“我為了保全忠義而自尋末路,為何可笑?”
“如果你在這兒戰死,會留下三大罪名。好好地想一想吧!你的忠義,你的勇敢,都會被這些罪名所辱沒。”
“那我倒要問問看,我有哪三大罪名?”
“第一,你死後,如果劉玄德還活著該怎麼辦?你背棄孤主,又破壞了桃園結義的兄弟情分。第二,你的主公把他的家人托付於你,你不為他們的前途著想,隻是一個人壯烈地去死,說你是短見和不講信用也未嚐不可。第三,你尊奉天子,為天下的將來而擔憂。但是如果將軍急於赴死,不去活著匡扶社稷,隻是不負責任地顯示自己的血氣之勇,怎能稱為真正的忠義?聽說將軍不僅武勇超群,也是個飽學之士,你對我所說的三大罪名又如何解釋呢?我覺得將軍還是仔細斟酌為好。”
關羽低頭沉思良久。
對於張遼所言,他認為確實體現了其為朋友著想的真情,而且也很有道理。也許是受到情與理兩方麵的指責,關羽的內心一直在痛苦地掙紮著。
張遼又進一步說道:“你應該暫時延長你準備在這兒舍棄的性命。首先是探尋劉玄德的消息;其次是劉玄德將其妻兒托付給你,你要設法保護他們的安全,這才是真正的忠義。你說是嗎?如果將軍有了這樣的想法,就不會怪我來惡意算計你了。”
關羽躬身謝道:“非常感謝!如果沒有你的提醒,我可能已經在這山丘的草叢中留下匹夫之墓了。現在想想,那確實是沒有眼光的短見。但是,不管怎麼說,我已是敗軍的孤將,沒有其他的道路可選擇。即便如此,我也要像你所說的那樣,為義而生,不論怎樣的苦衷和恥辱都得忍受,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為了這個目的,將軍不妨暫時向曹丞相行降服之禮。像將軍這樣堂堂正正的君子,可提出相應的條件。不知你意下如何?”
“我要說的條件有三個,過去在桃園義會上和劉皇叔結義,其中第一要求就是中興漢朝,所以現在就是讓我解甲下山也斷不會降服曹操,我隻能降服漢朝。這是第一。”
“另兩個條件呢?”
“劉皇叔的二位夫人,他的親生兒子,以及他的奴婢等人的安全,都必須加以保護,而且要給予鄭重的禮遇和相應的待遇。”
“這個事可以答應,那最後一個條件是什麼?”
“現在我不知道劉皇叔的消息。但如果一朝獲悉他的去向,我就不會再在曹操手下安然地停留一天,哪怕是千裏萬裏我都將不辭而別,直接回到故主的麾下。……以上三個條件,若能得到明確的承諾,我就聽你的話下山。如果不同意我的條件,寧願給千世百代留下愚鈍之名,也不惜決一死戰,我知道今日也隻是我最後的一天。”
“我理解將軍的心情,我即刻下山向丞相轉告你的意思,然後再上山來,請你暫且等待一下。”
張遼立刻下山。望著好友的背影,關羽不由得眼中一熱。
張遼翻身上馬,快馬加鞭地直奔下邳城。
見了曹操,張遼立刻把與關羽相談的實情不加虛飾地作了彙報。
當然,他也實事求是地說了關羽所提的三個條件。剛愎自用的曹操聽後,臉上露出吃驚的神色。他深知這三個條件的分量。
曹操道:“關羽真不愧是個忠義之人,證明我的眼光沒有看錯。他計較降漢不降我曹操嘛,那沒問題,我也是漢朝的丞相,漢朝就是我。至於對劉玄德二位夫人的照料也很容易做到。隻是一旦知道劉玄德的消息,堅持要離開,這一條比較難辦。”
張遼見曹操為最後一個條件而麵露難色,於是滿腔熱忱地對曹操諫言道:“不,丞相,其實這一條也不難。關羽為何會如此深切地敬慕劉玄德,關鍵在於劉玄德能很好地抓住關羽的心。如果丞相能對他盛情相待,待他遠超劉玄德之上,使他通過耳濡目染備受感動。時間一長,他最後一定會感服於丞相的恩義。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在這方麵,難道丞相沒有如何厚待良將的手腕和辦法嗎?”
在張遼的勸說下,曹操終於答應了關羽提出的三個條件,決定立刻迎來關羽。他就像等待戀人那樣,已經等得急不可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