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幾千年前那條“茶馬古道”,
從雅安出發,經瀘定、康定、巴塘、
到昌都、西藏拉薩,清脆的鈴聲和馬蹄,
灑向尼泊爾與印度。
懸崖、叢林、雪域、草地,以及
蠻荒之野,與獸的糾纏、撕扯、斡旋,
與獸共棲息,一起歌唱與舞蹈。
異域的綺麗、那些眼神裏忽閃的驚詫和疑惑,
那些友善與狡黠,一個個麵對。
以物易物,以誠信和堅定跨越疆界,
跨越萬水千山。
千裏古棧道上的馬幫已經淡出,
四川尋求走出“盆地”的足音還在,
勇敢與智慧、鮮血與汗水浸泡的足音,
從荒無人跡的寂靜裏一路踏來,
踏成一條恒久的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
從這裏開始的生與死的體驗,
從這裏生成的堅忍與頑強的四川品質,
編織了天府的每一個夢。
每個夢都長了翅膀,從遠古飛來,
從三星堆的姓氏裏飛來,
從漢磚秦瓦的胎記裏飛來,
從蜀國古戰場刀槍劍戟的驍勇裏飛來,
從李白杜甫蘇東坡的文脈裏飛來,
從災難與廢墟上飛來,
所有艱難險阻,所有雨雪冰霜,
都一飛而過。
23
汶川是四川的汶川。
汶川是中國的汶川。
汶川是世界的汶川。
災難已經過去。生與死、毀滅與重生,
以及廢墟上的精神涅槃,
不可置疑地陳列在世界災難史上。
馳援,哪個國家能夠如此迅捷和浩蕩?
眾誌成城,這裏的每一次托舉,
都是人性的高度、生命的高度,世界的高度。
比生死馳援更加複雜和繁巨的山河重整,
同樣是一份精彩答卷,難以複製。
援建,寫就了人類有史以來,
最大規模、最快速度、最有創意,
最富感染力的壯麗詩篇。
在這塊失血的土地上,物質與精神,
一切都不是簡單的恢複,
而是承載夢想的一個巨大的實驗場,
國家實力與社會模式的檢驗。
執政能力與執政水平的檢驗。
政府與民心距離的檢驗。
國家與人民情感的檢驗。
夢飛起來,中華民族站在世界舞台上,
舞蹈輝煌萬千。
一點兒很小的援助,乘以十三億,
凝聚成一片愛的海洋;
一個巨大的困難,除以十三億,
迎刃而解,變得微不足道。
這是災難發生,僅僅一個月時間,
廢墟上最流行的簡單算式。
中南海把這個算式交給了十三億中國人民。
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沿海沿疆,
十三億雙手伸出森林般的臂膀。
“一省幫一重災縣”,一個決策,
迅速在臂膀的森林裏連線運行,
十八個地方政府藍圖植入對應的廢墟,
以鮮紅的色標圈畫了重點。
都江堰納入上海市政建設的第二十個區;
北川成為山東棋盤裏的一個縣;
北京的什邡、江蘇的綿竹、浙江的青川,
福建的彭州、廣東的汶川……
資金、項目、人才、技術、設備,
浩蕩的援建大軍向廢墟集結,
集結成一次壯麗與深遠。
發達東部與欠發達西部連成一線,
一次舉世震驚的大兵團作戰,
經濟合作,文化交流,理念融合,
東西部未來的發展在這裏零距離滲透。
這是國際社會無法構想的創新,
這是四川,這是中國。
廢墟上有刻骨銘心的生死救援,
同樣刻骨銘心的還有,在廢墟上,
分檢人性的高尚與卑微,精明和愚昧。
麵對災難的公共實踐,磨礪中的精神成長,
讓我們記住了“誌願者”的名字。
不分職業不分年齡不分性別,
不分貧富不問來自南北東西。
這是汶川廢墟上的一片愛的汪洋,
千百萬人排起長隊,捐出鮮血、食品和衣物,
千百萬人自發趕赴救災第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