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王秋(1 / 2)

王秋,排行老二,有個小名“小二郎”從小到大隻要是熟悉的人都叫王秋小二郎。小時候大家這麼叫他,王秋也不反對,畢竟長輩這麼叫是因為寵愛你,朋友之間這麼叫說明大家都喜歡你。

上學後,對於小二郎這個稱謂,王秋有點不自在了。因為在小學課本裏,有一篇課文就叫:“放牛娃”裏麵的主人公就叫小二郎。

因此,很多人都開他的玩笑,每當清晨王秋背著書包去上學,碰到去田裏幹活的村名或者閑逛的老人都會笑著對王秋說:“小二郎,去放牛啦?”然後哈哈大笑。

從此之後每當有人和他開玩笑,王秋會一溜煙的逃走,如果在遠處就看見了,王秋就會翻旁邊村名的院子繞道上學。次數多了,院子裏的畜生都對他都有意見了,隻要看見王秋翻牆,院子裏就一陣子雞飛狗跳,害的左右鄰居都以為賊人進院了。

偶偶被院子主人撞見了,自然是免不了一頓訓,被抓了,王秋也老老實實的認錯。至於下次還是老樣子,時間長了,村民都知道了王秋的事跡,免不了給冠上一個"皮孩子"的帽子。

大學畢業,王秋也一腔熱血,想在城裏混出自己的一方事業,天不遂人願,在城裏打拚了4年,到28歲還是一事無成,最後連在大學就和王秋交往的女朋友也離他而去。讓王秋消沉了好一陣時間。

都說時間是最好的良藥,時間長了,自然也就想開了。天涯何處無芳草,何須死念一棵草,死去活來的白讓人看笑話,消沉了一陣子的王秋拿出最後的一點本錢去擺地攤,天天和城管玩捉迷藏,每日早出晚歸,賺的錢剛好過日子,想要存點錢那是不用想了。

經過女朋友離開的打擊,王秋也想開了,自己不是做事業的料。過一天算一天,隻要不餓死就行,實在不行就回老家種地去。

回老家種田這個念頭一起,王秋還真有些意動,隻從王秋在城裏打拚起已經4年沒回老家了,很是想念,在外頭沒轉到錢,回去的話會很沒麵子。想必村裏的變化一定很大吧。自己所在的城市剛來讀大學的時候和現在的變化比,天上地下也不為過。也不知道村裏是不是也有這般變化。

轉頭一想,王秋就否定了自己的臆想,心說:“和家裏通電話的時候也沒聽老頭子講過,應該還是老樣子。”頓了一下,隨即自嘲:“山溝溝嘛!能有啥變化。”

“各位大叔大媽,你們要點啥?我這裏小玩意很齊全,有鏡子,皮帶,指甲鉗,剃須刀,皮帶....”新的一天,王秋早早的出攤,對站在在攤位前的瀏覽貨物大叔大媽介紹。

王秋的攤位上都是一些小玩意,都是王秋仔細思考精心挑選的小物品,像挖耳勺的,指甲鉗,折疊小剪刀等小玩意,一般五金店是沒的出售的,王秋就專進小物品賣,加上質量把的嚴。所以王秋的生意還是不錯的。

就在王秋滔滔不絕的推銷小物品的時候,街道裏不知道誰喊了一聲:“城管來了,大家快跑啊。”這下不得了,在街道兩邊擺小攤的小販們,七手八腳的收拾貨物趕緊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