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在海軍兵力構成上,提出了“配套”的要求。鄧小平多次強調,哪種艦艇造多少,要考慮戰役戰術配套,如不配套搞出來也沒有用。配套思想就是協調發展的思想,就是有計劃、按比例的思想,就是係統工程的思想。海軍規模要多大,人員總額、艦艇總噸位要多少;部隊、機關和院校各占多大比例;作戰部隊與勤務保障分隊各占多大比例;水麵艦艇部隊、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海岸導彈部隊等五個兵種的關係如何安排,誰居主導地位,主戰兵力是什麼;在各個兵種內部怎樣確定各種艦種、艇種、機種的比例關係和各種武器裝備的比例關係。實踐證明,隻有堅持配套發展的原則,使海軍各兵種、艦種、機種、各種武器、各個部門都處於最佳的組合狀態,互為取長補短,相得益彰,才能保證海軍形成具有現代戰鬥能力的整體實力。
三是在海軍發展規模上,提出了“精幹”的要求。鄧小平強調的“精幹”就是指規模要適當,結構要合理,裝備要精良,人員素質要高。在軍隊的規模上積極進行“消腫”,要解決人浮於事的弊端。
他在海軍建設問題上同樣主張要縮小規模,不能太多,要頂用。早在1979年,他就向海軍說過:“那時我們海軍同誌天天隻要多少噸位,隻講數量,不講質量。現在改變了,講質量,講真正戰鬥力,搞少而精,真正頂用的。”頂用、配套、精幹是鄧小平指導海軍建設思想的概括,它反應了海軍建設的基本規律,也是對海軍建設30多年建設經驗教訓的總結;它從目標、結構、規模這三個方向上對海軍的發展建設提出了頂用、配套、精幹的要求,是新時期海軍建設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為落實鄧小平近海防禦戰略思想,以鄧小平近海防禦戰略思想為基礎,劉華清總結了30餘年的曆史經驗,於1986年4月29日在國防大學作了《海軍戰略與未來海上作戰》的報告。中國海軍戰略正式確立和形成。中國海軍戰略的誕生,標誌著中國海軍在理論和實踐上進入了一個嶄新階段,在中國海軍建設史上具有跨時代意義。
鄧小平對中國海軍建設思想的貢獻影響深遠。他為全軍包括海軍建設確立了科學的思想指導,樹立起麵向世界,麵向未來,麵向現代化的觀念,全麵解除了海軍建設理論發展的思想禁錮,為海軍建設的全麵發展開創了新的曆史條件,尤其是在鄧小平近海防禦思想指導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海軍戰略得以確立,使海軍建設步入了全新的時代。
(作者單位:解放軍理工大學學員旅軍事教研室)
試論鄧小平近海防禦戰略思想的重大意義
蔣磊在紀念鄧小平同誌誕辰100周年之際,重溫20多年前鄧小平提出的近海防禦戰略思想,進一步理解其深刻內涵和重大意義,很有必要。
鄧小平近海防禦戰略思想,是根據新時期國際戰略形勢的變化和海上軍事鬥爭的需要提出的,是繼承和發展毛澤東積極防禦戰略思想,勇於開拓創新,指導新時期人民海軍建設與戰略運用的核心思想。1978年3月,鄧小平在聽取海軍和六機部彙報造船問題時指出:我們的戰略始終是防禦,20年後也是戰略防禦。就是將來現代化了,也還是戰略防禦。毛主席說:不稱霸。到處伸手我們要吃虧的。我們戰略思想要搞清楚,不僅現在,20年後還是這樣。……包括核潛艇也是戰略防禦武器。他指出,空軍、海軍都是以防禦為主,我們的海軍“隻在太平洋活動。永遠不起到遠處去的野心,我們是近海作戰。”1979年4月,鄧小平在聽取當時海軍第一政委葉飛、第二政委杜義德彙報時進一步提出:“我們的海軍,應當是近海作戰,是防禦的。我們不稱霸,從政治上考慮,也不能搞,海軍建設一切要服從這個方針。”同年7月29日,鄧小平在青島接見參加海軍黨委擴大會議全體同誌時,站在戰略的高度上明確地談到“近海”的範圍。既不是局限於近岸海域進行守土防禦的範圍,也不是大西洋、印度洋和整個太平洋的海域,而是維護祖國統一、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所必須的海域範圍。他所指的“近海”,是適應我國麵臨海上軍事鬥爭要求的,包括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在內的中國海,以及西太平洋海域的區域,是與國家海上安全和海洋權益密切相關,與海軍戰略任務和作戰能力直接聯係的。“近海”,不同於“沿海”、“近岸”。在戰略上實行近海防禦,標誌著人民海軍活動的戰略範圍、執行的戰略任務、具備的戰略能力進一步擴大,標誌著新時期人民海軍建設和戰略運用上的重大變化和創新。鄧小平近海防禦戰略思想的提出,其重大意義主要是:
一、鄧小平近海防禦戰略思想充分反映了新時期維護國家海上安全的新要求,將海洋經濟和海洋權益的安全作為國家安全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