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的少年時代,中國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由於清朝政府腐敗無能,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中國出現了政治衰敗,經濟落後,軍閥混戰,四分五裂,民不聊生的局麵。少年鄧小平親眼目睹了中國社會的黑暗。同時,俄國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把馬列主義傳播到了中國。李大釗、陳獨秀等“已覺悟的分子”辦起了《新青年》雜誌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介紹俄國十月革命的經驗。
這些“已覺悟的分子”在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影響下,於1919年組織發起了偉大的“五四”愛國運動,舉起了科學與民主的旗幟,並很快把這一運動從北京推向全國。“五四”愛國運動的消息傳到重慶後,鄧小平和重慶留法預備學校的同學一起參加了這個運動。
這場偉大的愛國運動對年僅15歲的鄧小平以後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形成是有相當大的影響的。就在這一年,他考上了重慶留法預備學校,次年抵達法國勤工儉學。在法國勤工儉學期間,先於鄧小平到達法國的趙世炎、周恩來、陳延年、李維漢、李富春、蔡暢、李立三等先進知識青年,在李大釗、陳獨秀的影響下,已率先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並在法國創立了旅歐青年共產主義組織,趙世炎、周恩來是旅歐支部的負責人,李富春、蔡暢等人也已成為活躍的革命工作者,而鄧小平剛剛跨入共產主義事業的殿堂,尚未完全成熟,但他年輕、熱情、向上,在趙世炎、周恩來等領導下,特別是與周恩來一起從事《赤光》雜誌編輯出版工作期間,周恩來身上那種堅定的信念,對現實問題的清晰分析與把握,談吐文雅、彬彬有禮的風度,深深地感染了鄧小平,耳濡目染中使鄧小平逐漸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並總是堅定地站在周恩來等“已覺悟的分子”所倡導的社會主義革命運動這一邊。
鄧小平曾回憶道:“我在法國五年零二個月期間,前後做工四年左右。從自己的勞動生活中在先進同學的影響幫助下,在法國工人運動的影響下,我的思想也開始變化,開始接觸一些馬克思主義的書籍,參加一些中國人和法國人的宣傳共產主義的集體,有了參加革命組織的要求和願望,終於在1922年春季被吸收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員。我的介紹人是蕭樸生、汪澤楷兩人。”
二、接受了共產主義的智識——為確立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奠定了思想基礎
1992年初,鄧小平在視察武漢、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中說:“我的入門老師是《共產黨宣言》和《共產主義ABC》。”鄧小平最早讀《共產黨宣言》,選擇和確立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在法國勤工儉學期間。鄧小平赴法國勤工儉學之前,國內沒有幾本翻譯的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即使出版了幾本,也很難傳到“天府之國”的鄧小平手裏。到法國頭兩年,由於忙於勤工,找活幹,求生路,也沒有多少精力,顧不上去翻閱被法國當局視為“禁書”的馬克思、恩格斯著作。但是,當時的法國,在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影響下,工人運動蓬勃發展,馬克思主義和其他各種社會主義思潮廣為流行,一批先進的中國留學生先後接受了馬克思主義而走上革命的道路。從1922年4月開始,鄧小平與先到法國的趙世炎一起在克魯梭鋼鐵廠做工,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有幸閱讀了《共產黨宣言》、《國家與革命》、《共產主義ABC》等著作,並經常閱讀國內的一些革命報刊,如《新青年》、《向導》等。其中《向導》周報上的許多文章都涉及中國現實的政治問題,對各種政治主張的分歧,對軍閥混戰等社會現象,都作了具體深刻的剖析。鄧小平通過閱讀這些革命著作和文章,對其思想認識的轉變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開始認識到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勢力的壓迫下,青年學生要想通過“勤工”達到“儉學”的目的是不可能的;幻想通過實業來拯救危難的祖國也是不可能的。要真正拯救國家和民族的危亡,使四萬萬同胞都能有衣有食,隻有向俄國學習,建立勞工專政,實現社會主義。這樣,18歲的鄧小平成了留法勤工儉學中的先進分子,也為確立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投身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
1922年,鄧小平加入旅歐少共,成為旅歐青年共產主義組織成員之後,更加積極投入到學習共產主義理論的活動之中。
旅歐團組織十分重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把學習馬克思主義規定為嚴格的內部訓練,即把學習共產主義理論作為旅歐的基本任務和活動內容。還明確規定“內部訓練問題——以共產主義研究會為最要之事”,由共產主義研究會專門負責組織安排學習。在團員比較集中的地區成立共產主義研究分會,分會之下,又劃分成若幹學習小組。編輯出版《共產主義研究會通訊集》,供同誌們交流學習體會。這一時期,鄧小平學習的共產主義理論主要有:“共產主義的原理”,如:唯物史觀、階級鬥爭、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等;“共產主義方略”,如:統一戰線、勞工運動、政治鬥爭、軍事行動、經濟政策等;“共產主義製度”,如:蘇維埃俄國的國家製度、現行法律、工廠設施、農村組織、教育製度等。學習的基本教材是法文版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還有一些介紹十月革命後蘇聯的小冊子,以及法共《人道報》上介紹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一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