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調查報告(3)(1 / 2)

在唐代貞元年間,隴西人李公佐在遊覽湘江和蒼梧山時遇見一個叫楊衡的人,他們二人白天結伴在佛寺裏盡情遊覽,到了晚上,就在停泊江麵的船上互相講述奇聞逸事。當時楊衡就說起這麼一件事來,說是永泰年間,有個漁夫夜間在龜山下釣魚,但他的鉤不知道被什麼東西掛住了,拽不出水麵。這個漁夫水性極好,於是潛到水下五十丈深的地方,看見一條大鐵鏈盤繞在山根下,可他卻一直摸不到鐵鏈的盡端。上岸後,此人就將這件怪事上告給當時擔任楚州刺史的李湯。這李湯算是個比較開明且有著探索精神的官,聽到世間有此等異事後,就派遣那個漁夫和一些擅長遊水的人去打撈那根鐵鏈。結果,這些人根本拖不動那鐵鏈,於是又趕來五十頭牛一起拉拽,這才將那根鐵鏈一點點拖動起來。那天本是個沒有大風和波浪的好天氣,但是就在鐵鏈快要拖到岸上時,江麵上卻突然湧動起巨大的波浪,在場觀看的人們頓時驚懼非常。因為這些看熱鬧的人發現鐵鏈的末尾竟然拴有一個怪物,樣子像猿猴一樣。那怪物頭發雪白,身上長有很長的脊毛,身軀強壯魁梧,有五丈多高,蹲坐時的模樣跟猿猴完全一樣,它的眼睛和鼻子裏不斷地向外流水,從口中流出的涎水腥臭難聞,但這個怪物的兩隻眼睛卻一直不睜開,老實地呆坐著一動也不動似乎沒有睡醒。當時沒有人認識這個怪物,盡管怪物老實不動地蹲坐著,但人們誰也不敢上前驚擾,隻是遠遠地呆望著。後來,這個怪物伸伸脖子挺直身子,突然將眼睛睜開,目光閃電般明亮,眾人因恐懼而產生的騷動令這怪物惱怒,它渾身一抖擻,毛發張立起來,頓時將圍觀的人嚇得四處逃散。人群散了,這個怪物竟拖著鐵鏈,連帶那五十頭牛一起潛入水中,再也沒有出頭。

這件事,令李湯和當地學士皆困惑不解。後來,在貞元九年的春天,李公佐遊覽古時的東吳一帶,跟著太守元公錫遊覽洞庭湖時登上包山,住在一個叫周焦君的道士修煉的地方。他們進入山洞翻閱古籍,發現了《古嶽瀆經》的第八卷。這本書很是古舊,不少地方已殘缺破損,而且文字奇特,內容不易理解,於是李公佐就和道士一起詳細地研讀這本書。結果他們發現書上有載在大禹治水時,曾三次到過桐柏山。這桐柏山經常刮大風,響驚雷,石頭呼號,樹也驚鳴,神怪五伯興風作浪,天誌起兵作亂,大禹當時調動不了他們很是氣憤,於是,他召集百種神靈,找來夔和龍,桐柏山神千君長也來請戰。在眾神靈相助下,大禹捉住了一個叫“無支祁”的水神。這無支祁機靈聰明,它能分辨長江淮水的深淺和平原沼澤地帶的遠近,其樣子就像猿猴,小鼻子,高額頭,青色的身軀,白色的頭發,眼露金光,牙齒雪白,脖子伸出來有一百尺長,力氣超過九頭大象,隻是這怪物不能長久地聽聲音、看東西。大禹為了降伏無支祁,親自奏樂曲給它聽,不管用,就把它交給鳥木由,也還不行,最後把它交給庚辰,才降伏了它。於是庚辰給無支祁的脖子上鎖上一根大鐵鏈,鼻子上穿上金鈴,鎮壓在淮陽縣龜山腳下,從而使得淮河水永遠平安地流到海裏。自此以後,後世人們就傳下了畫無支祁形象的風俗,目的就是想免除淮河風雨水患之災。古籍的這段關於無支祁的記載,讓隻聞傳言再未親睹的後人浮想聯翩,更有那些喜歡刨根問底的學者甚至通過論證指出這個水下怪物就是印度的神猴哈努曼和《西遊記》齊天大聖孫悟空的最初原型。

“難道說‘鰩魚’在湖下遇到了無支祁?”張崇斌暗自冒出這麼個念頭,但轉念一想,“這高原湖不是淮河水,即便世間真有古書記載的無支祁,那它也不至於多到遍地都是。不過,不管‘鰩魚’遇見的這個水怪是什麼,自己計劃的潛水行動是命中注定的安排,神明一定會保佑自己的!”想到這裏,張崇斌伸出手臂輕拍著“鰩魚”顫抖的肩膀道:“所謂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朋友,你的裝備,我全買了。”

“鰩魚”放下捂著麵孔的雙手,困惑不解地看著張崇斌:“為什麼?難道你不怕那怪物?”

張崇斌輕輕地搖了搖頭。

“鰩魚”皺緊眉頭,垂下頭來喃喃地說道:“自回來後,這些天,我查找了各種資料,我發現,原來不是我一個人看見過它,以前很多人都曾在那湖裏遇見這怪物。”

“那怪物,你是在納木錯裏見到它的,而我準備下潛的地方距離那千裏開外。”張崇斌故作輕鬆地說道。

“那你準備在哪裏下潛?”“鰩魚”問道。

張崇斌略微思索片刻,笑著回道:“告訴你也不妨,拉昂錯。”

“‘鬼湖’!”“鰩魚”立即回應道。

“沒錯,正是此湖。”

“你為什麼要潛這個湖?”“鰩魚”追問道。

“我喜歡它,喜歡它的幽靜,喜歡它寶石一樣的深藍色。”張崇斌隨口回道。

“鰩魚”瞪大眼睛看著張崇斌似有陶醉的樣子,又道:“不要看這兩個湖距離遙遠,你可能不相信,這整個藏區的湖,可能都是相通的!”

“哦?!”張崇斌不由地一怔。

“鰩魚”道:“你可知道,同樣距離納木錯千裏遠的錯高湖就與納木錯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