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梁甫吟》:樂府《相和歌辭》舊題,聲調悲涼,亦作《梁父吟》。2.長嘯:吟唱。3.朝歌屠叟:指呂尚(即呂望、薑太公)。《韓詩外傳》載:呂尚五十歲時在棘津(今河南延津縣東北)做商販,七十歲在朝歌(殷商都城,今河南湯陰縣)做屠夫,八十歲在渭水邊垂釣,九十歲遇文王而受重用。4.經綸:喻治理國家、謀劃政事。5.三千六百釣:呂尚八十歲在渭河邊垂釣,每日隻一釣,九十歲遇文王,前後十年,共三千六百日,故言三千六百釣。6.風期:氣度和謀略。7.親:不謀而合。8.大賢虎變:《易經 革卦》:“大人虎變,其文炳也。”虎變,虎的毛皮更新,斑斕奪目。此處喻指大賢行為變化如虎紋之更新,驟然得誌,非一般人所能預料。9.高陽酒徒:西漢人酈食其(lìyìjī),高陽(今河南杞縣)人,自稱高陽酒徒。好讀書,家貧落魄,無以為衣食業,為裏監門吏。《史記 酈生陸賈列傳》載:劉邦起兵路經陳留,使人召酈生。酈生前去拜見,看見劉邦正讓兩個女子為其洗腳,並不答理他。酈生長揖不拜,責備說:“你既然起兵討秦,就不該對長者無理。”劉邦立即停止洗腳,對酈生以上賓之禮相待。酈生由是輔佐劉邦,遊說齊國,得七十餘城。10.隆準公:指劉邦。《史記 高祖本紀》:“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隆,高。準,鼻子。11.旋蓬:在空中旋轉的蓬草。如旋蓬,意指很容易。12.狂客:指驪食其。13.攀龍:比喻依附帝王建功立業。14.“雷公”四句。雷公,即雷神,此處喻朝中權貴。砰訇(pēng hōng),形容聲音洪大。帝旁投壺多玉女,《神異經 東荒經》載:東王公和玉女玩投壺的遊戲,投不中的,則天為之發笑(古人稱不下雨而有閃電為“天笑”)。玉女,此處指唐玄宗寵信的奸佞小人。三時,指春、夏、秋三季。倏爍:電光閃耀迅疾。晦冥,昏暗。這四句暗指皇帝昏聵,權奸當道,朝政腐敗。
15.“閶闔”二句。閶闔,神話中的天門。閽(hūn)者:看守天門的人。這兩句是說唐玄宗昏庸無道,周身充斥奸佞,賢能之士報國無門。16.“白日”二句。白日,指皇帝。杞國憂天,典出《列子 天瑞》:春秋時,杞國有人擔心天會掉下來,急得廢寢忘食。這兩句是詩人自嘲,意謂自己對江山社稷的擔憂不被皇帝理解,還被認為是杞人憂天。17.“”二句。(yàyǔ),古代神話中一種吃人的怪獸。這裏比喻凶惡殘暴的人物。競人肉,爭吃人肉。騶虞(zōu yú),古代神話中一種帶黑紋的仁獸,不傷人畜,不踐踏生草。這裏,李白自比騶虞,表示不與奸人沆瀣一氣。18.“手接”句。語出《屍子》,書中記載了勇士黃伯能左手抓住飛猱,右手與雕虎搏鬥的故事。飛猱、雕虎,這裏比喻凶險之人。19.“側足”句。語出《屍子》。書中記載春秋時期莒國有一塊名叫“焦原”的大石,寬僅八尺,長五十步,下有百丈深淵。有一個人敢在上麵行走,莒國人都很敬佩他。20.“力排”二句。《晏子春秋 諫下》載:齊景公手下有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三勇士,勇猛卻不知禮義。相國晏嬰便諫言齊景公殺之以免後患。他以齊景公名義送給三人兩隻桃子,稱功勞大的才可以吃桃。公孫接和田開疆先後陳述了自己的功勞,並拿了桃子。但古冶子功勞更大,要求二人將桃退回來。二人羞愧難當,就自殺了。古冶子覺得對不住二人,也自殺而死。諸葛亮在其詩篇《梁甫吟》中讚三人“力能排南山”,故稱“力排南山三壯士”。李白用此典,意在諷刺權相李林甫陷害韋堅、李邕、裴敦複等忠臣。21.“吳楚”句。西漢景帝三年(154),分封在吳楚等地的宗室七王,起兵叛亂。景帝派周亞夫(周勃之子,西漢名將)前去平亂。周亞夫在路上找到了俠士劇孟,高興地說:“吳楚造反不用劇孟,可見必不能成功。”(hāi),嗤笑。這兩句意說人才的重要性。22.“張公”二句。《晉書 張華傳》載:西晉時豐城(今江西省豐城)縣令雷煥從地中掘得幹將、莫邪兩柄寶劍,將幹將送與張華,自配莫邪。張華寫信給雷煥說:“詳觀劍文,乃幹將也,莫邪何複不至?雖然,天生神物,終當合爾。”後來,張華獲罪被殺,寶劍亦不知下落。雷煥死後,其子雷華佩帶莫邪經過延平津(今福建南平市東)時,寶劍突然從腰間躍入水中。雷華忙派人下水去取,但見水中有兩條各長數丈的龍,而不見寶劍。雷華感歎道:“張公曾說神物終當複合,今天是應驗了。”這兩句意說有才之士不會永遠落魄,待到時機成熟,總會有大展鴻圖的一天。24.“風雲”句。指呂望被啟用事。25.大人:有才幹的人。26.(niè wù):不安的樣子,這裏指暫遇困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