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一世之師範仲淹的先天下之憂(3)(1 / 3)

張綸感覺到事情也挺嚴重的。因為,這個捍海堤是唐代所修,由於年久失修,現在的捍海堤已經是損壞嚴重,沒有海潮的時候倒也相安無事,然而,一旦海潮泛濫時,捍海堤幾乎形同虛設,根本起不到防禦的作用。於是,張綸奏請朝廷任命範仲淹為興化縣的縣令,主持整個修複工程。

在範仲淹的主持下,經過約四年的時間捍海堤終於修好了。捍海堤的修好無疑解除了這一帶的潮水災害,保護了農田和鹽場,使得很多外逃居民也紛紛返回自己的家園,原先荒廢了惡田地,如今又長滿了莊稼。當地老百姓為了感謝範仲淹,將捍海堤取名為範公堤。這說明了什麼,簡而言之,範仲淹不愧是一個一心為民的好官。

後來,晏殊請範仲淹去主持應天府學,他二話沒說就答應了。這個主持應天府學說白了就是讓範仲淹當代課老師。雖說是代課老師,但範仲淹依然十分敬業,培養了不少人才。對此,司馬光在《涑水記聞》裏有這樣的描述“其後宋人以文學有聲名於場屋朝廷者,多其所教也”。你看,範仲淹多厲害,他教出來的學生個個才華橫溢。像富弼、孫複、張載等人都是範仲淹一手培養起來的。此外,範仲淹地方任職期間,先後在興化、睦州、蘇州、饒州等許多地方建立學宮,為宋朝培養了不少經世濟民的人才。這也難怪後來的蘇軾要視範仲淹為偶像了,也難怪王安石評價範仲淹是“一世之師”了。

範仲淹有一首很著名的詞叫做《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麵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這首詞大家再也熟悉不過了,是範仲淹在戍守邊境時寫的一首詞。按理說,範仲淹隻是一個文官,他怎麼就跑到邊境上去了呢?原來,在寶元元年,即公元1038年的時候,黨項族的首領李元昊建立了西夏國,並自稱皇帝,脫離了宋朝的統治。西夏國建立後,便一直想著擴張領土。因為,他們原先的地盤太窮了,他們不想過那種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窮日子。於是,元昊便調集了約十萬得軍馬,侵襲宋朝延州等地。

邊境出大問題了,是主攻還是主守,朝廷上下是吵作一團。其實,一個小小的西夏國有多厲害呢?宋朝至於這樣六神無主,驚慌失措嗎?原因在於,這時的北朝已經很久沒經曆戰事了,以至於邊防年久不修,士卒戰鬥力急劇下降,再加上延州的守將範雍是一個無能之輩,延州北部的數百裏的地盤,大多被西夏軍奪去。

宋仁宗聽取了韓琦的意見,任命範仲淹為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這時的範仲淹已經52歲了,範仲淹掛帥至延州後,親自到前線視察。這一視察不要緊,一察便發現了很多問題。比如,範仲淹發現士兵不但戰鬥力低下,作戰排陣更是問題嚴重。此外,在後勤以及防禦工事等方麵也存在不少問題。擺在範仲淹麵前的就是一爛攤子,然而,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韓琦卻主張現在就進攻,給西夏人一點顏色瞧瞧。

範仲淹表示反對,應當以防禦為主。就連範仲淹的哥們尹洙也說,“韓公說過,‘且兵須將勝負置之度外’”。尹洙的言外之意是說範仲淹太過於謹慎膽小,看來你真的不如韓琦啊!範仲淹回答說,“大軍一發,萬命皆懸,置之度外的觀念,我不知高在何處?”這交戰一旦開始,那可是既流血又要命的,我真不知道你說的置之度外的觀念高明在何處?範仲淹說這話的意思再也明白不過了,打仗絕對不能意氣用事,否則會吃大虧的。

慶曆元年,即公元1041年,韓琦派大將任福率軍在渭州跟西夏軍隊幹上了,西夏軍一時受挫,便開始撤退,任福也不管這是不是敵軍的陷阱,下令窮追猛打,結果追到六盤山麓的時候,在好水川口中了埋伏。任福等十六名將領無一幸免,全部喪命,士兵損萬餘人。韓琦的這次反擊以大敗告終,他十分後悔沒有聽範仲淹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