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這首詞所描述的內容。大家請注意“怕郎猜道,奴麵不如花麵好”這一句,寫的很有情調,把女人的嬌羞與妒忌寫得惟妙惟肖。李清照說她在春日裏,買來了一枝含苞待放的梅花,這朵梅花應該是剛摘下不久。因為,花朵上還有殘留著晨露,真是美煞人也。大概是因為這朵梅花太美了,以至於李清照不得不將筆鋒一轉,在嬌羞中有了嫉妒之心。於是,李清照擔心,要是這樣美麗的鮮花被自己的夫君看到,會不會說我的容顏比不上這朵花呢?你看,這李清照的心思還真的挺讓人尋味的。其實,新婚不久的李清照,以她這般年齡,正是花容月貌,楚楚動人知識呢?怎麼會嫉妒起這多梅花呢?如果是因為嫉妒這多梅花,大都可以不去買,這不就結了。可是,李清照終究是買了,那麼,她用意何在呢?別急,緊接著她給出了答案。既然這多梅花如此美麗動人,那我倒要看看,我把它插到我如雲的鬢發中,讓我的夫君看一看,到底是人美,還是花更美?這還用說,如果你作為一個丈夫,當妻子問你這樣的問題時,最好的回答一定是,花也美,人也美。李清照將新婚後的那種嬌嗔之態,以及婚姻生活中所洋溢出的幸福感寫得是太絕了。甚至,我們都可以在腦海裏浮現出這樣一種畫麵,李清照定是嬌羞的纏著自己的夫君,問他到底美不美,有多美。
當然,李清照與趙明誠婚後的幸福生活絕非隻有這些。前麵我們提到過,趙明誠為太學生。也就是說,他不可能天天呆在家裏陪著李清照,他有自己的學業要完成。按照當時的規定,太學生隻有在每個月的1號和15號才可以請假回家。因此,她們的幸福生活絕對不隻是那種卿卿我我,一定還有其他的幸福源泉。
對於李清照和趙明誠而言,兩人身上有著共同的身份特質,這就是對高雅文藝生活的追求。李清照擅長詩詞等文章的寫作,趙明誠又是金石碑刻收藏與鑒賞的高手。因此,夫妻二人有著共鳴之處。於是,那種談笑風生、其樂融融、相濡以沫的夫妻生活便成為李清照最幸福的事了。這一點,我們從她創作的很多詩詞都可以看到。
根據《金石錄》後序中的記述,李清照和趙明誠在每月的1號和15號她們都要去當鋪當掉自己的財物,然後換取一些錢,最後去大相國寺淘寶。你看,夫妻二人,用典當財物換取來得錢,然後有一同去大相國寺淘一些寶貝。這樣的生活是很有意思的,至少說也不至於不枯燥,不會覺得無聊。由於夫妻二人如此熱衷於淘寶,因此,有人就曾拿著南唐著名畫家徐熙畫的《牡丹圖》找到他們,出價20萬。20萬不是一筆小數目,他們當然沒有這麼多。但又如此的舍不得。怎麼辦呢?夫妻倆就將這幅畫放在家中欣賞了兩個晚上,最後才不舍得將畫歸還物主。對此,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中有記載,“嚐記崇寧間,有人持徐熙《牡丹圖》求錢二十萬……留信宿,計無所出而還之。夫婦相向惋悵者數日”。
後來,李清照在回憶當年的幸福生活時說,“每朔望謁告出,質衣取半千錢,步入相國寺,市碑文果實歸,相對展玩咀嚼,自謂葛天氏之民也”。(《李清照·後序》)在這段記述裏,李清照提到一個很重要的詞彙,即“葛天氏之民”。什麼是葛天氏之民呢?葛天氏乃上古時期的一個部落酋長,在他的帶領下,部落的居民純樸自在,悠閑自得,幸福得很。李清照把她與丈夫趙明誠之間的生活比作“葛天氏之民”,其意是說,他們那種共同的身份特質,以及對高雅文藝生活的追求,才是他們幸福的源泉。說到這裏,使我不禁想起唐伯虎的一首詩,“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若將花酒比車馬……無花無酒鋤作田”。(《唐寅·桃花庵歌》)
看來,李清照婚後的生活真的很幸福,讓人羨慕。可是,正當他們沉浸在與世無爭,悠閑自樂的甜蜜生活的時候,一件突如其來的大事讓幸福的生活起了波瀾。那麼,到底是什麼事呢?
根據《宋史·蔡京傳》的記載,裏麵有這樣一段話,“徽宗有意修熙、豐政事,起居舍人鄧洵武黨京,撰《愛莫助之圖》以獻,徽宗遂決意用京。忠彥罷,拜尚書左丞,俄代曾布為右仆射”。(《宋史·蔡京傳》)這段記載說明了什麼呢?由於宋徽宗受到蔡京的影響,決定再次推行王安石變法,為了表現出誠意和決心,宋徽宗任命蔡京為宰相。而趙挺之是蔡京的鑒定支持者與追隨者,蔡京一上台,那趙挺之也就跟著青雲直上,成為副宰相。由於趙挺之深諳政治之道,因此,後來他又被提升為宰相。這麼一來,趙家可謂是位高權重。然而,以蔡京為首的新黨上台後,就開始著手打擊宋哲宗元祐年間的那幫舊黨人物。於是,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自然就受到牽連。據說,李格非在《元祐奸黨碑》名單上排的還挺靠前。現在,問題出來了,麵對父親遭受的如此厄運,李清照的公公趙挺之會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