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1 / 3)

英雄隻怕病來磨,再加上病中的悲苦勞瘁,嶽飛便是鐵人,也禁不住。才兩三天,人便不支。嶽母看出他病勢不輕,強令臥倒。這一病就病了一個多月,總算本來體質強健,又擅武功,暫時銀米無缺,嶽家人緣又好,延醫購藥,都有人來幫忙。湯、張二老得信均來慰唁,各送奠儀之外,還派來兩名莊丁,每日去往嶽家相助料理,免卻許多煩勞。嶽飛的病才漸漸好轉。

嶽飛病愈之後,嶽母恐下葬時愛子又是哀慟過度,屢以溫言勸告說:“你病這一個多月,如今瘦成什麼樣兒了?你媳婦更是急得日夜不安,食難下咽。她自你投軍的前一月,信水就沒有來。萬一驚動胎氣怎好?我也是越來越老的人了,能耐得住幾回的愁急呢?你就不為了你的母親媳婦著想,也應想到目前國家多難,千萬百姓正遭受那流離死亡的慘禍。你既是一個有血性的男兒,便應該為國盡忠,為民除害,才不負你嶽父和周老恩師對你的栽培,也不負你父親和我對你多少年來的盼望。你隻能夠慎終追遠,把人子之心盡到,也就是了。像你那樣悲苦成病,隻叫當娘的擔心和你媳婦終日憂急,你自己還受了傷,有什麼用呢?”

嶽飛極少見到母親這樣正式說話,再想起母氏劬勞,每日心憂子病、夜不成眠的情景,忙即跪倒認錯,連說:“兒子糊塗,娘莫生氣!”

嶽母喚起說道:“為人行事,應從遠大處著想。我兒既然知錯認錯,就不用再說了。”

嶽飛經嶽母屢次勸告,雖不再過於哀慟,想起父親早死,未得終養,仍是難過。安葬以後,本就打算廬墓三年。後見嶽母逐漸衰老,再想起朝命遣散新軍之事,覺著奸臣當道,有功不賞,隻把萬民血汗所積的金帛拿出獻媚敵人,全不以國家安危為念,徐慶等小兄弟至今還在真定軍中苦熬,有力難施,倒是王貴仗著父親的財力人力,一到東京就當了軍官,升遷反而容易。越想越不平!加上李淑第三月又生了一個孩子,取名嶽霖,品貌端正,甚是可愛。嶽母雖有弄孫之樂,李淑為了喂養嬰兒,田裏的事越發忙不過來,因此更不放心。壯誌一灰,決計奉母力田,不再遠出。

光陰易過,一晃兩年多。湯永澄、張濤相繼病故。王明看出形勢緊急,早將家產變賣,帶了全家遷往湖南。徐慶等小弟兄也隨軍移住河南,音信全無。

嶽母眼見百姓所受災難越來越重,又聽說金人屢次侵擾邊境,朝廷戰既不敢,和又不能,隻是一味屈辱,多獻金帛,不許邊境兵將還擊,希圖苟安,以致金人凶焰越高,欺壓越甚。那受到金兵焚掠殘殺的邊境良民,身受之慘實不忍聞。由不得心情悲憤,早勸嶽飛再去投軍,不要株守家中,消沉誌氣。

嶽飛想起敵人的凶橫殘暴,也是萬分痛恨。但一想到奸臣當道,埋沒人才,便去投軍,也未必能夠施展;何況慈母年高,難為遊子,屢次都是設詞推托,不願遠離。

嶽母隻當他要等滿孝之後才肯出門,心想至多還有三四個月的光景,也就聽之。誰知嶽飛孝還未滿,金人業已兵分兩路,大舉入寇,從此大好中原逐漸淪於敵人之手。

原來趙佶君臣自從派遣使臣趙良嗣和金人商議夾攻契丹,碰了釘子回來,本想把盡量搜刮民間得來的金錢大量獻與金人,意圖討好,多少收複一點失地,借以挽回顏麵。

不料金主阿骨打早看出他君臣昏淫腐朽,國力凋殘,隻管所獻歲市五十萬金,來者不拒,照樣笑納,對於夾攻契丹之約,竟連理也未理,徑自出兵,先將遼的中京攻破。遼主延禧全軍潰敗,逃往雲中(綏遠吐墨特部)。遼臣蕭幹立燕王耶律淳為帝,打算暫保燕京,與金相抗,金兵仍是追逼無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