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00 溺水了應該怎麼辦……(1 / 1)

溺水了應該怎麼辦……

——假期安全不放假

1月17日星期六多雲

小天放寒假了。

最後一天接小天放學的時候,他拿出一本小冊子——《假期安全注意事項》。“老師說,這個給家長看,然後家長講給我們聽。”小天邊走邊說。

我接過小冊子,這是專門針對幼兒園寶寶來寫的安全手冊,包括電、火、水、食物等多個章節。

“媽媽,裏麵都寫了什麼啊?”小天從我手裏拿過書,邊讀邊說:“溺水了應該怎麼辦……”

我順著小天的話,讀了兩句著火後的自救辦法,可是就這樣對小天照本宣科的效果好不好呢?

曾經看過這樣一篇文章:一位旅遊者租了一輛馬車,行至盤山路時,旅遊者對馬車夫說:“您讓馬向路裏邊走走,馬車要跌到山穀裏去了。”馬車夫說:“馬是很聰明的,它也知道跌下去的後果。”我對馬車夫的話感觸很深,隻有知道了後果,行事才會小心,生活中有多少不幸是因為麻痹大意,沒想到後果而造成的?

思考了一下,覺得還是結合實例對小天進行安全教育比較好。我想起自己小時候的一件事情:寒假的時候,我們村子裏有三個小孩到結冰的河上滑冰,冰層突然破裂,三個孩子溺水身亡。因為孩子無知、貪玩,短短一瞬,三個含苞待放的花朵就在冰冷的小河裏凋零了。不如明天的第一課,就用它做案例,告訴小天在冰麵上玩耍的安全隱患吧!

假期到了,孩子們終於可以歡快地四處遊玩了,而此時,他們的人身安全也成為家長和老師最為“揪心”的問題。如何讓寶寶既快樂又安全地度過假期呢?

1.假期安全注意事項

假期安全教育內容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麵:

第一,防止玩火。寶寶是不宜進入廚房的,火柴和打火機一類易燃引火物決不能讓寶寶去玩弄。教育寶寶玩鞭炮和焰火時要特別小心,禁止過小的寶寶玩這些東西。

第二,不要玩水。在湖、河邊上玩耍時,要讓寶寶待在安全地帶,決不能亂跑亂蹦,以免失足落入水中。

第三,不要玩電。囑咐寶寶不能去觸摸和玩耍正在運轉的電風扇等電器產品,不能摸電插座。

第四,不要讓寶寶隨便拿刀、剪或其他尖銳器物當作玩具。教會寶寶正確使用刀、剪等用具。

第五,防止異物入體。教育寶寶不要隨便把東西如小石頭、花生粒、瓜子、小紙團等放入口腔、鼻、耳中,以免發生意外。另外,在野外旅行散步時,教育寶寶不得隨便采摘花果、抓捕昆蟲,更不應放入口內,預防中毒等意外事故發生。

第六,要告誡寶寶,不要把鉛筆、筷子、冰棍、玻璃瓶或尖銳的東西拿在手裏或含在嘴裏到處跑,因為這樣容易紮傷自己。

第七,教育寶寶不要把塑料袋當作麵具往頭上套,以免引起窒息。家長也應避免將塑料袋亂放。

2.反複教育,正麵引導

常常有家長抱怨:“這孩子一點記性都沒有,說了不讓他爬高,會摔的,就是記不住。這不,摔了吧!”其實這不能完全怪寶寶,幼兒的記憶力和理解力還處於發展階段,對他們僅僅進行說教還不行,寶寶聽後很快就會忘,難以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家長要注意“反複教育”,利用各種形式和渠道,如:向幼兒展示有關安全知識的圖片、音像資料等,來對寶寶進行正麵引導。

3.運用“危險後果”進行安全教育

作為成人,我們經常認為寶寶年齡小、閱曆淺,什麼都不懂,所以在教育他們時常常避開一切反麵事物,生怕造成負麵影響。特別是家長,生怕寶寶受到傷害,每次對寶寶都是反複叮囑,不能幹這個不能幹那個,不能吃這個不能吃那個,恨不能將寶寶裝進一個銅牆鐵壁的堡壘裏,使他不受任何傷害。但是,簡單說教並不能引起寶寶的足夠重視,而且反複叮囑還會引起寶寶的厭惡。此外,寶寶整天被關在教室或家裏,對外麵的世界一無所知,一旦他們被放出,就像久困的鳥兒出籠一般,什麼都想去嚐試,這樣一來誰能保證不出危險呢?

以上這些都是很消極的做法,我們應適時適當地將“危險後果”告訴寶寶,通過各種手段和途徑來教育寶寶,讓他從不同側麵了解事物的本來麵目。當然,讓寶寶了解的“危險後果”應有選擇,注意適可而止,更不能嚇唬寶寶,以免造成負麵影響。隻有這樣,才能讓寶寶真正學會如何去思考和分析事物,如何去麵對這個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