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句話,“男孩一定要吃些苦頭,這樣大了才懂得承擔,而女孩則一定要從容地長大,這樣才不會為了些許物質利益而顯得cheap。”成長從容的女孩,品嚐過珍饈百味,見識過綾羅綢緞,享受過風情萬種的高跟鞋,一心想著“嫁個好老公等於找到了終生金飯碗。”不學無術地混畢業,遇上個條件不錯的男人便輕易就範,嫁為人妻後趿著拖鞋入廳堂進廚房,高跟鞋連同畢業證一同塵封。女孩蛻變成平底女人,在家相夫教子,閑時養花種草、學做瑜珈,生活越來越自在從容。
另一種女孩,吃的是家常便飯,穿的是一致的校服和白球鞋,僅有幾雙高跟鞋也是再普通不過的大眾品牌,女孩和自己較勁,發誓:“我要發達,再也不要平庸地過。”女孩為了擺脫平底鞋,發奮讀書考高校,削尖腦袋找到份好工作,然後不惜血本地包裝自己,穿著擠腳的高跟鞋,姿色撩人地穿梭於各色績優人士中間。女孩裂變成高跟女人,精於計算和經營自己,考得證書無數,工資年年見漲,卻始終找不到理想伴侶。眼見青春接近尾聲,高跟女孩越來越緊張焦慮。
平底女人自以為擁有了幸福,越來越疏於自我建設,不是穿著睡衣上菜場,便終日做個“沙發土豆”看連續劇打發光陰。一朝被丈夫拋棄,平底女人除了臃腫的體態和廢舊的畢業證外,一無所長。平底女人自艾:“想找份謀生的工作談何容易?”
高跟女人為了幸福孜孜不倦地努力,不是在去圖書館進修的路上,便在張羅搞點小生意。一朝女人得誌,高跟女人除了節節高升的銀行存款和眼角越來越密的紋路外,一無所有。高跟女人自憐:“想找個好老公談何容易?”
高跟鞋與平底鞋的存在,本是美觀與實用的互補,荒廢了哪一款,都無法讓雙足勞逸結合。當高跟鞋與平底鞋兩兩想忘,平底女人越來越墮落,高跟女人越來越寂寞。
亦舒說:“女人的墮落是從高跟鞋開始的。因為穿著高跟鞋就不方便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她們隻好打私家車的主意。”當高跟女人的學曆和收入與鞋跟的高度形成正比,高跟女人無法再容忍一個年輕無為的男人。高跟女人胸懷大誌,當她的理想無法靠自己實現,她學會借助於別人的老公。
然而,並不是每個灰姑娘都有水晶鞋。高跟女人與平底女人相爭一夫時,勝出的往往是平庸無能的平底女人。黛安娜集高跟女人的特點於一身,優雅華貴、知書達理,查爾斯卻對笑比哭還難看的卡米拉情有獨鍾。
高跟女人欲望太多,向男人要愛情時,還不忘索要平等、名分、財富和權利。平底女人知足常樂,男人送她一朵處理價的玫瑰花,足以令她喜逐顏開。高跟女人的精力全部投入自我修煉和掙錢大業中去了,洗衣做飯等平底女人的拿手活,高跟女人不屑做,也做不來。男人思前想後還是覺得娶個平底女人安全又合算,於是高跟女人周旋一場,熬到人老珠黃,才驚覺自己窮得隻剩下錢了。
平底女人痛恨高跟女人的鋒芒,高跟女人鄙視平底女人的懶散。說到底,平底女人是恨自己不爭氣,恨自己不能在職場上與男人一較高下,恨自己隻配窩在家做個免費保姆。高跟女人也暗暗和自己慪氣,恨自己命運不濟,恨自己不能在情場上找個有錢又有責任感的好夫婿,恨自己寒窗苦讀隻配做花木蘭,被男人欽佩卻沒有男人敢愛。
高跟女人想得到精致生活,平底女人滿足於溫飽生活,兩種女人的願望殊途同歸----幸福。狹路相逢,智者勝。為什麼不取長補短,綜合一下呢?
平底女人學習高跟女人的心誌,對自己的要求嚴格一點,追求再豐富一點。一旦知識和閱曆豐盈,即使婚姻變故,找工作求獨立也不困難。當平底女人擁有高跟女人的學識和智慧,無論環境怎麼變,平底女人進可攻,退可守。當平底女人不再是男人的附屬品,男人時刻要提防她變節,哪還有心思出去鬼混?
高跟女人要學習平底女人的平和,對旁人的要求放低一點,欲求再簡單一點。一旦擁有寬大包容的心境,即便有天喝白粥啃饅頭,也不至於一蹶不振。當高跟女人擁有平底女人的溫和與從容,不再執著於表麵或量化的生活質量,女人自己樂得輕鬆,男人也無須為她拚死打活,愛情和婚姻則唾手可得。
幸福可以近在咫尺也可以遠在天涯,女人的心態決定了生活態度。女人最重要的課業不是甘做一個平底女人或爭做一個高跟女人,而是做自己,做一個本色女人。
追求進取同時知足感恩,為快樂而生活,而不是為生活去追求快樂。如此,無論鞋跟的高與低,女人都是一個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