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托爾斯泰的金句,“幸福的婚姻往往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因不同緣由而失戀的人們,往往有著相同的緬愛的靈魂。隨著時間的消逝,昨日諸般傷害日漸寡淡,惦念的隻是對方的種種好。“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於是邂逅下一位伴侶時,前任的好無形中成了衡量的準繩,情不自禁地成為新的擇偶標準。
分手自然痛苦,最大的苦楚莫過於你已經遠離,而我依然站在被你傷害的地方,念念不忘你的好。昔日戀曲早成昨日黃花,我依然固執地認為,你有責任和義務對我寵愛如故。在我失落、傷心和絕望的時候,仍舊渴望你隨傳隨到,分擔我每一分憂愁;在我得意、開心和成功的時候,首當其衝想起了你,渴望你突然現身,分享我每一寸喜悅;當我遭遇逆境,仍舊期待你赴湯蹈火,一如從前;當我漸入佳境,仍舊期待你陪伴在側,一如往昔。然而,你不曾出現,你甚至用淡漠的表情和事不關己的言語抵觸我的靠近,於是我在你不加偽飾的冷淡裏,黯然神傷了一遍又一遍,熟不知,這種傷害實在是自找的。
如同許多被愛之人,既不甘願接受對方的求愛,又舍不得放他離開。被愛委實象塊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盡管我看不上你,我依然希望你認定我,追定我,跟定了我,一旦你另尋他歡,我免不了必然若失,倘若要接受你,卻又萬般推托。你信誓旦旦非我不娶,不幾日,眼睜睜見你與她人愛得如火如荼,雖然不曾愛你,仍然意難平,熟不知,這種惆悵也是自找的。
我們總以為,愛過自己的人,就扛起一輩子疼我的責任。我們非親非故,你曾經對我那麼好,即使如今天各一方,我依然舍不得忘記,舍不得放手,更舍不得相信,我們形同陌路,你不預備繼續疼愛和憐惜我。分道揚鑣的人,總有一方,習慣在對方的眼神中找肯定,這樣的習慣,無關歲月。我隻是習慣你事無巨細的叮嚀,隻是習慣你無時無刻的關懷,隻是習慣你難以複加的寵愛。你可以不再愛我,但不要連同昨日的恩寵一並回收,因為我是那麼領帶它曾經的溫度。
愛斷不可悲,那意味著嶄新的開始。可悲的是,抱著回憶不肯放的人,誤以為愛過的人,猶如天地親君師,永遠縱容、溺愛自己,於是任性地和回憶糾纏,卻挽回一次又一次刺痛。即使雙親,也沒有責任疼愛誰一生,更何況飄搖不定的愛情?因為愛你,你的舉手投足皆惹人憐愛;不愛你了,你的嬌你的笑你的脆弱,都變得麵目可憎,他哪裏還提得起興趣疼愛你?
世界上沒有任何人,理應擔負起疼你的責任,縱然依依不舍他過去百般的好,終歸徒增傷感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