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評論的價值(3 / 3)

包惜弱與丈夫失散被完顏洪烈所救,不是暈就是哭,明知完顏洪烈有些不妥,明明也有些懷疑家毀可能和他有關,卻又被他幾句話哄住。丈夫死去沒有幾日,就和別的男人夫妻相稱,同室而居,連內衣都能由這麼個男人準備,見完顏洪烈俊秀心跳,見他誇讚自己美貌臉紅。包惜弱的這一路逃亡旅程,將她身上那種嬌,柔,順的特質表現的淋漓盡致。家毀人亡,丈夫死別的悲情少了很多,反而多了幾分曖昧與旖旎的色彩。

而與之相反李萍的這一路逃亡卻要驚險的多了,被仇人段天德抓住,既要想著如何保全自身和肚中的孩子更想著如何能手刃仇人,報仇雪恨。有為夫報仇的臨死不懼,也有與仇人的虛與委蛇,裝瘋賣傻,最終逃出生天,既有勇更有謀,還有對丈夫深深地感情。在野外成產時的驚心動魄,還有一路逃亡的艱難,從死兵身上找幹糧,割馬肉,悲涼中讓人不由升起一種敬佩,李萍身上髒汙,可眼神卻很有力,美的動人心魂。

郭靖和楊康成長的背後其實都有這兩個女人的影子。

包惜弱是教書先生的女兒,大道理該懂,國仇家恨該懂,金人漢人之別也該明白,可惜她不但自己改嫁金人,連自己做了金人小王爺看不起漢人迫害漢人的行為也視如不見。楊康一直不知道自己的身世,想來包惜弱該是很早便改嫁了,或者當初逃亡路上夫妻相稱後就將錯就錯一路那麼下來也說不定。她對兒子有關心有愛護,可教導的事情更多是完顏洪烈在做,包惜弱則更多的沉浸在過去,嫁了便嫁了,卻又矯情的弄個舊居獨住。她既對亡夫懷念,卻對他們唯一的兒子沒有任何的交代,身世不交代,父仇不交代,楊康後來的種種事情包惜弱絕對要負上很大的責任。

李萍這邊,則要簡單純粹的多,慈母,嚴母,母子相依為命的感情由各種細節表現出來。李萍比不上包惜弱知書達理,她大字不識一個,是個沒什麼學問的農村女子,可她時刻教導郭靖,她知道的也都是丈夫平時說的,身在蒙古,卻一時都沒讓他忘記自己漢人的身份。郭靖自幼狹義,性格堅韌,可以說都有著他母親的教導。這一段郭靖成長的歲月,白悠然體現了一種溫馨的感覺。

這兩個女人的對比直到她們身死,她兩人同是自殺,卻又天壤之別。包惜弱自殺,為的是殉情,更為的是自己的失節。李萍自殺,是為國殉難,是為怕兒子失節。孰輕孰重,一目了然。

白悠然對這兩人的刻畫很深刻,每這兩人出現的場景都是色調比較豔美的,也使得看的人能產生強烈的感覺。

至少白悠然想傳達的東西有了,在前頭那個關於李萍和包惜弱的投票裏,呈的是一麵倒的局麵。白悠然想,包惜弱雖然長得美,是男人心中理想的形象,但是娶回家就算了吧,背著丈夫胡亂救人惹來麻煩就算了,丈夫死了立刻改嫁也算了,但是連孩子都不會教育,就實在太讓人無法接受了。

就這些人物刻畫,白悠然得到了不少專家的認可,作品的文學價值提高了不少。

看完了犀利妹的評論,白悠然覺得很爽,對卓濤說:“包惜弱這樣的女人,為□□不行,為人母不行,我是堅決不會要這種女人的。”

“那你對感情是怎麼看的?像李萍那樣的?”卓濤問他。

白悠然想了想,搖頭,“不知道,我還沒遇到什麼深刻的感情,我希望是簡單點的,彼此相處舒服自在的,不用時刻照顧對方,依賴對方,這樣的比較好。”他胡亂說著,其實對感情他就是一小白,完全不懂,上輩子,這輩子,他都沒遇到什麼讓他特別心動的人。

卓濤聽著卻笑了,“你這是懶吧,連照顧喜歡的人都犯懶,我看你倒適合願意照顧你的人。”

白悠然也笑了,他內心中覺得付出感情其實挺麻煩的,像多了份責任的枷鎖,他確實有點犯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