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劇本(1 / 2)

阿瞬告訴白悠然的意思是希望他有個心理準備,等比賽結束後這件事情就會被提上來了,要他提前準備好劇本,劇本必然是要根據《射雕英雄傳》這個故事來的,如何改編成電影這是個關鍵。如果做不到那麼騰龍公司將自己找人改編劇本,那樣他就會失去先機,失去對這個故事的主導權,那樣他就隻有一個導演權,一個毫無名氣的導演,就算頂著一個大賽第一的名號又算什麼,騰龍公司要的是他有更多的價值,這樣才有讓他們宣傳的必要。

阿瞬怎麼得到的消息白悠然不知道,他說是自己有□□,消息準確度在九成以上,但白悠然依然有種不上不下的感覺,突然被天上掉下的餡餅砸中,吃還是不吃,都讓他心裏沒底。

他把這事告訴卓濤,卓濤立刻二話不說,在他的腦袋上一拍,“吃,幹嗎不吃,你怕被毒死還是怕被撐死。”

白悠然摸摸頭,“我怕那餡餅是幻覺,流著口水等撲過去才發現是一場夢。”

卓濤抬手還想再拍他,被白悠然一個後仰躲了過去,笑道:“想那麼多做什麼,先做好吃的準備再說,吃到了固然有你的好處,吃不到也沒損失不是嗎,這機會來了卻是一定要毫不猶豫的抓住。你現在最該做的就是把劇本先寫出來。”

“嗯。”白悠然點點頭,然後笑了,果然他還是不夠成熟啊,想那麼多幹什麼,還沒開始就患得患失起來了。阿瞬的話不可靠嗎,自己的實力不可信嗎,做好自己該做的就是了。

劇本,劇本該怎麼寫。

射雕的原著拍成動畫係列片可以,但是電影通常都隻有一個半小時到二個多小時,原著的內容是不適合的。最好以射雕裏的人物為藍本寫出新的故事。其實白悠然從很早就有點想法了,寫個射雕的外傳或者前傳,關於第一次華山論劍的前後故事,那些原著裏隱晦提到的線索。故事就圍繞著五絕來寫。

其實在射雕的故事裏,讓白悠然最深刻的不是主角郭靖楊康,黃蓉穆念慈,而是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這五絕的故事,他們的背後都有自己的故事,通過原著的線索可以各種推論猜測和聯想。

電影和電視劇不同,白悠然覺得像郭靖這樣的主角顯得太單薄,從性格上人物塑造上都太過傳統,一個標準的英雄式大俠,不適合電影。在他看來,金庸那些小說裏的男主角其實都挺單純的,從年齡上他們也都是17,18歲的少年,都有著少年人的單純與正直,就算偏執倔強如楊過也是挺單純的,他們都是少年人,稱不上男人,不夠複雜,人性不夠多麵。像以前的學生時代,那時候看著真是非常喜歡,後來長大了也隻是懷念了。武俠被說成是成年人的童話,確實有童話的色彩。再後來網絡文學興起,主角也開始越來越複雜,金庸筆下這麼單純正直的少年人反而比較稀罕了。

白悠然敲著筆,一頁一頁的翻著已經寫完的《射雕英雄傳》,從頭到尾掃了一遍。

其實他挺想寫番外的,把自己喜歡的人的故事寫出來,然後再拍成動畫。

比如梅超風的故事,和陳玄風的愛情,很有寫的價值,多麼另類的愛情啊。至於射雕新版他沒看過,他看故事從來都隻看一個版本,認準一個其它的都是浮雲,所以他以前看網文時,那些雙結局,分結局的文從來都不看,故事一旦分叉,他都覺得真實性被大打折扣,哪一個故事都成了假的,連裏麵主角的塑造和感情也跟著都變成虛假不靠譜了。

番外還可以寫五絕每個人的故事,再有關於歐陽克和歐陽鋒的,這些人物,其實比起單純的主角來更能體現人性的複雜,社會,生活等各種問題。

白悠然這麼想著,立刻就拿出一張白紙來,洋洋灑灑的在上麵寫上《華山論劍》四個大字。

“《華山論劍》,對,就寫第一次華山論劍。”他這麼寫著說著,心裏湧起一陣興奮地感覺。

“五絕”,“九陰真經”,將想到的這些關鍵詞一一寫下,又把裏麵的主要人物寫下,第一次華山論劍時候幾人的年齡,背景,成就什麼的。金庸的《射雕英雄傳》原著有個大BUG,就是人物的年齡問題,那是越研究問題越多也越不合理,所以當初寫出射雕的時候,他就把所有人的年紀設定都給重新整理了。

第一次華山論劍時候五絕的年齡,最大的中神通王重陽三十多近四十,最小的黃藥師二十七八近三十,比原著都要提前個十歲左右。想郭靖楊過能那麼年輕就參加華山論劍,憑什麼驚才絕豔的五絕就要是四五十歲的老人。白悠然覺得不爽,就通通都給改了,反正這個世界沒人知道,沒人跟他鬧。

在白悠然的眼裏,男人在三十上下才是最有魅力的時候,從內到外都達到頂峰的時候。他想寫的人物就是複雜的男人而不是單純的少年。如果說白悠然為原著拍的動畫是一部傳統標準的武俠,那麼這一部動畫電影,他想要的感覺是就是一種劍走偏鋒的新派武俠。原著動畫的觀眾群主要集中在學生和年輕人之間,那麼電影他希望能擴大到成年人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