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小說是一部描述男人的小說。
它講述了一群無畏而英勇的普通人、普通老百姓。一群男人,在大廈將傾之時穿上軍裝,用自己的熱血、生命去廝殺。
我試圖描寫一組群像,來講述一個簡單的道理,那就是——反抗。
說實話,反抗這兩個字,要來概括我所推崇的這種精神,可能再簡單也再貼切不過了。
抗戰期間,一群裝備惡劣、屢戰屢敗的軍人。在後方吃緊、吃不飽穿不暖的情況下,他們所作出的是近乎本能的反抗。
反抗奴役,反抗暴政,反抗威脅。
我隻有這一百多斤、幾十發子彈、幾枚手榴彈。你有飛機大炮,但我不在乎,我不畏懼,反正我就這條命橫豎也要和你血戰到底。
我想,這是一個民族在五千年的曆史長河中能夠長久保存下來的根本。
這其中,陳鋒的身上代表的是忠誠,對國家的忠誠、對百姓的忠誠、對民族的忠誠。所以他即使是遭到任何排擠也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忠誠。
丁三的身上更多凝結的是義氣,或許他書讀得很少。但他卻將自己的生命,最後演繹出義氣的極致。當他的部下、他的兄弟悉數陣亡的時候,他拖著凍傷的腿和對手同歸於盡。
是的,這部小說,我想講述的就是忠與義,這兩個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中最為典範的部分。
而正是這種忠與義鑄造了時刻保護我們的那柄雪亮軍刀,這就是這部小說書名的由來。
說實話,我們無緣生在那個英勇的年代,我們無法追隨張自忠將軍戰死沙場,我們無法和九兵團的將士們血戰長津湖,但我們至少要崇敬他們、講述他們,讓我們身邊的每個人都知道那份忠與義的價值。
請將畫麵轉換到那五十多年前的一幕吧,天寒地凍中,一群中國男兒拖著凍僵了的身體,他們蹣跚的身影,端著刺刀,殘破的軍服被雪花凍成冰甲,不畏生死、不畏強敵,狂追擁有坦克、大炮的幾千名美軍。他們用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忠誠在追殺、在衝鋒,在講述一個民族誓不低頭、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從他們的背影中,我們能看到那個縱橫四海、北擊匈奴的漢唐雄風,能看到一個民族骨子裏的那份彪悍和威武。
請將這部小說推薦給所有你認為骨子裏麵有血性的朋友,請將這些悲壯的往事告訴自己的妻子、鄰居、同事,請將這些爺們浴血殺敵的故事告訴我們的孩子。
隻要那種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始終存在於我們的骨子裏麵,我們這個民族將永遠強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