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蕭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
少壯幾時奈何老何。
人生百年,匆匆一瞥。如何能不老不死,永遠是人類一個一個永恒追求的目標。就像詩中所說的,少壯幾時奈何老何?就連寫這個詩的漢武帝劉徹也沒有能逃過死神大人的魔手,雖然他文治武功,無所不能,與唐太宗等並稱一代名君,但是他也不曾獲得長生不死的秘方,能永久的讓劉家王朝長存世上的能力。
如何能長生不老,永遠都是一個永恒的話題,而今天我們的故事就從長生不老的話題開始。自古以來,凡人無不有一死。但世人皆惡死愛生,更有地府閻羅之說,平添了幾分苦懼,在此之下,遂有長生不死之說。
相比與其他生靈物種,人類或在體質上處於劣勢,但萬物靈長,卻是絕無虛言。在追求長生的原動力下,一代代聰明才智之士,前赴後繼,投入畢生精力,苦苦鑽研。至今為止,雖然真正意義上的長生不死仍未找到,卻有一些修真煉道之士,參透些天地造化,以凡人之身,掌握強橫力量,借助各般秘寶法器之力,竟可震撼天地,有雷霆之威。而一些得到高深的前輩,更傳說已活上千年之久而不死。世上之人以為得道成仙,便有更多人投入修真煉道之路。
當長生不死看起來那般遙遠而不可捉摸,修煉中所帶來的力量,便逐漸成了許多人的目標。所以人間修煉之士變的多了起來,也有了很多的修真故事,而本書訴說的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
山中何所有?
嶺上多白雲。
隻可自信說,
不堪持寄君。
陝西鹹陽三兄弟
,盈西城初得道
。氏族於茅稟性異
,死回生法力妙。茅盈施法設盛宴
,茅兄弟皆成仙
。欲度兩弟去學他,句曲從此稱茅山
。
茅山,自古就是道教名山勝地,裏麵道觀林立,香火鼎盛。在這個小小的山上,竟然有幾百座廟宇,雖然他們門派不同,但是他們隻有一個信念,一個真神,那就是道家的泰上老君,也稱老子。他以一本《道德經》成為了道家的始祖,在沒有佛教的年代裏,它就人們一直以來的信念,追求。裏麵關於得道升天成仙的故事一直讓人稱歎,一直讓人信仰。
天陰了下來,雲低沉的壓在人們的上頭,讓人感到心頭抑鬱。風呼呼的吹著,吹動著樹葉,嘩嘩作響。突然天空雷聲大作,雨嘩啦啦的就從天空落下來。傾盆大雨把整個茅山淋的如同落湯雞一樣。由於山上樹木眾多,所以並沒有引發泥石流什麼等地質災害。雨水彙成了一條小溪,流出茅山。
此時在這傾盆大雨的日子,卻有一人站在雨中。
雨中,一個男人站在雨裏,一動不動,任憑著雨水落過自己的臉龐,雨珠一滴滴的從他臉頰滾下,形成兩條小溝,讓人分不清那是雨水還是淚水。雨中,他的頭發都已經濕透,高高的發髻已經散落。看著他的發髻,就算是平常人也能猜的到他是修真之人,而為何他如此的悲傷,卻無人能知曉。雨水無情的抽打著他的後背,留下一個孤獨的背影。
他是誰,他來這裏又打算幹什麼?這都是疑問。但是如果讓隨便一個修真之人來認的話,他都會豪不猶豫的認出此人是誰。劍聖易天行,多麼一個響亮的名字。在修真界,他都能算的上是元老級的人物。當那麼多的元老都修仙化羽而去,處於大成期的易天行無疑是修真之人的偶像級別之人。
三歲學道,五歲開始學習《道德經》。十三歲拜在當時最著名的修真之人元陽真人之下,在蓬萊仙境學習仙家妙術。他的超人資質讓盡已升天的元陽還是一陣驚喜,一直道:“吾術得已,衣缽傳已。”在十五歲時,他達到了修真之人夢寐以求的大成期,離成仙之期僅有幾步之遙。當時元陽真人修煉了三百二十七年,才達到大成境界,對於他最後收的這個關門弟子,他雖然驚其資質,歎其悟性,但是也不無憂慮。
在他羽化之仙之時,他對著他自己最愛也喜歡的小徒弟留下唯一遺言就是:“木秀於林,風必催之。人生在世,別鋒芒太銳。”最後他還拉著易天性的手說道:“慎之,慎之。天行,世上有愛才之人,也有毀才之人。吾既去之,奈何牽掛。”說完,他即屍解成仙。對於元陽真人的這一番話,易天行並沒有太在意。心想人之將死,其言也無聊,一點也沒有把那些話聽在心裏。
此後,他走出蓬萊仙境,開始他的曆練之旅。修真之人,講究悟性與經曆,而不是刻苦的修煉與讀經,這就是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名山大澤都有那些仙人的足跡。他們遍訪名山,吸收山川精華,集天地靈氣,提高自己的修為。或其中會有很多奇遇,會遇仙,會遇奇真異果,天地靈獸,那都是修真之路必不可少的。而易天行,走的正是這一條路。
他雲遊四方,仗劍行俠。加上他白衣飄飄,單人一劍,倒也闖出了不小的名號。修真之人,本該無喜無嗔,但是人總歸是人,修真之人在未成仙之時都是人,都要被名利所引。當修真之界傳出易天行乃修真之界第一高手的時候,他的日子就不清閑了。他時時刻刻都要接受來自四麵八方的修真者的挑戰。
撫mo著手中的長劍,他站在雨中笑起起來,雖然笑的淒涼無比,他還是笑了起來。回想到以前那甜蜜,回想到一次見到小軒的時候,他總是抑製不了心中的甜蜜與激動。那次他應茅山派掌門邀請,來茅山來比試一下各自的法術。當時茅山乃天下道術之首,而他們的掌門張清號稱修真界第一人,狂妄無比。
當他以一把天誅劍在三招之內大敗張清之後,天下震驚。首先大家是因為張清的慘敗而震驚。畢竟一個天下第一修真門派的掌門在三招之後就被打敗,本來就是讓人不可思義的事情,而還是敗在一個比自己小七十歲的年輕人手中,那更是叫人驚訝了。第二驚訝的事情是易天行竟然掌握了當時最難學習的法術,馭劍術。當時天下間還沒有人能自由的掌握與控製自己修煉的仙劍,大部分的人都是將它看作是短身搏鬥的武器。隻有少部分人,開始研究起脫手劍。
而當易天行告訴天下修真之人其實馭劍術根本不需要多少的道行,一個平常的修真者就可以駕駛著自己的仙劍在天空中飛行的時候,天下人震驚了。本來飛翔是區別人仙的一個最常用的方法,而此時有人說普通的修真者也可以飛,像鳥兒一樣飛行在空中。可以駕馭著自己的仙劍,在空中飛翔,多少代人的夢想,此刻被易天行實現了。很多白發蒼蒼的修真者,當時都不禁熱淚盈眶。
應眾多的修真者要求,易天行把自己悟出的駕馭仙劍之法無私的傳授了給修真者們,其中裏麵就包括被他打敗的茅山掌門之女張小軒。當時的張小軒年方二八,正是花樣年華。有人會問張清都八十多歲了,為什麼他的女兒竟然能那麼小。當然修真之人與普通人有分別,他們到一百歲都可能有生育能力。當然,那一切不在我們考慮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