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老師移開目光,低頭看看手表,“好了,快下課了。我來公布答案吧。”學生們的注意力又從舉止怪異的方木身上回到了孫老師那裏。
“答案是:死者來找那個住在山頂的人——注意,這個人住在山頂——敲門之後,那個人一推門,可憐的死者就被推了下去。(教室裏開始有人發笑)這個倒黴的家夥不死心,又爬了上來,結果又被那個人一開門給推了下去。(笑聲變大)如此反複幾次,這個倒黴蛋終於熬不住,掛了。(哄堂大笑,伴隨著掌聲)”
下課鈴在笑聲中響起,孫老師一揮手,“下課!”
教室裏的人很快就走得幹幹淨淨。方木回過神來的時候,教室裏隻剩下他還在一動不動地站著。講台上空空蕩蕩的,孫普不知道什麼時候也離開了。
方木卻依舊死死地盯著孫普曾經站過的位置。
第七題,我一定要答出來!
擺在方木麵前的,是陳瑤被殺一案的全部資料。其中擺在最上麵的,是那篇課文的照片複印件,向下依次是刊載那篇課文的小學教材、《呼蘭河傳》。
方木拿起那份複印件,這份複印件他再熟悉不過了,連每一個標點符號的位置都記得清清楚楚。可是無論他怎麼看,也無法從中找出凶手下一次犯案的提示。如果這提示不是來自於這篇課文本身,那麼就應該來自於它的出處。
直接出處是那本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六年製小學四年級下學期語文課本。它平平地躺在桌麵上,看起來相當無辜。方木對其中的每篇課文,每一道習題都反複研究過,仍然沒有任何線索。
間接出處是《呼蘭河傳》。《火燒雲》出自《呼蘭河傳》第一章。《呼蘭河傳》並不算一本很厚的書,可是如果把它當做一個線索來查的話,卻是最麻煩的,所以方木把它放在了最後。現在看起來,這本書大概是唯一的希望了。
方木轉動著手裏的鋼筆——那是喬老師送給他的——耐著性子,一頁頁翻下去。
按照凶手作案的習慣,他應該模仿曆史上有名的連環殺人犯的作案手法。可是在這部上個世紀40年代寫就的,描寫一個東北小鎮的風土人情的作品中,要找到連環殺人犯的線索無異於在菜譜中尋找武功秘籍。方木一頁頁翻著,在字裏行間中尋找著諸如“殺”、“打”、“死”之類的字眼,每每發現,就仔細研讀一番,希望能覓得蛛絲馬跡。
……
“那大水泡子又淹死了一匹馬。”太敏感了,隻是一匹馬。
……
“母親實在難為情起來,就拾起門旁的燒火的叉子,向著那孩子的肩膀就打了過去。於是孩子一邊哭著一邊跑回家裏去了。”燒火的叉子?曾有人以之作為凶器麼?
……
“她在大缸裏邊,叫著、跳著,好像她要逃命似的狂喊。她的旁邊站著三四個人從缸裏攪起熱水來往她的頭上澆。不一會兒,澆得滿臉通紅,她再也不能夠掙紮了,她安穩地在大缸裏邊站著,她再不往外邊跳了,大概她覺得跳也跳不出來了。那大缸是很大的,她站在裏邊僅僅露著一個頭。”難道下一次案件的現場在鍋爐房之類的地方?
……
“那橋下有些冤魂枉鬼,每當陰天下雨,從那橋上經過的人,往往聽到鬼哭的聲音。”
……
方木忽然一把將麵前的東西全都掃到地上。
紙張、書本劈裏啪啦地散落在地上。一瓶墨水被打翻在床上,頃刻間染黑了一大片床單。一隻玻璃杯子直接飛到牆上,破碎的聲音淒厲無比。
方木用力揪住自己的頭發,感到太陽穴在“突突”地劇烈跳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