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送親江東(1 / 3)

曹操微一呆,大笑道:“本相深知劉墉為人,光明磊落、知恩圖報、有情有義。孤自問厚待劉墉,情深義厚、視如臂膀,將心比心、以己推人,劉墉也必不會有害孤之心。”說著,毫不遲疑拆開信封,展開看了起來。眾人無奈,隻得在一旁靜待,卻見曹操臉上的神情極是古怪,一會兒驚異,一會兒欣喜,一會兒思索,一會兒歎息,更是又奇又疑。

好一會兒,曹操抬起頭來,笑容可掬道:“你們都沒想料到吧,此信居然是劉墉為孤征討袁氏的建言獻策。”

郭嘉狐疑道:“丞相,不知劉墉所獻所計?”

曹操不答,先讚歎道:“劉墉遠在雒原,離隔此數千裏,竟已知袁尚、袁熙棄幽州而逃烏桓而投蹋頓之事。”

荀彧皺眉道:“丞相,那劉墉極善刺探軍情。臣下早疑心那遍布各處之專營點便是劉墉收集情報之所。”

荀攸拱手道:“這些店內多養有信鴿,定是為傳遞消息所用。”

郭嘉也道:“丞相。我也以為文若、公達二先生所言有理。這些商鋪原為劉備妻舅糜竺所有,後劉墉注入資金與其共有並派人主管打點一切。劉墉在各州府駐地設立總店,於各大市鎮設置分店,經數年苦心經營,已形成了一張供銷獨立、組織嚴密、水潑不進的網絡。劉墉又在各總店豢養信鴿,說是傳遞商機,卻未嚐不可傳送軍情。丞相,你早知劉墉之心,隻是愛其才幹,放任自流。而今劉墉叛離,丞相不可再任其所為,依郭嘉之見,丞相應下令立即關閉劉墉各處商鋪,收繳信鴿,驅逐有關人等,以免養虎為患。”

荀彧、荀攸齊齊躬身道:“丞相,奉孝所言入情入理,望丞相及早采納。”

曹操沉吟良久,方道:“若將劉墉的鋪子都關了,我們到哪裏購買瓷器、香皂、紙張、白酒等物?以孤之見,劉墉雖與孤對立,隻是政見不和,不相為謀,其經商之舉卻無可厚非。各地商情瞬息萬變、稍縱即逝,劉墉豢養信鴿傳遞消息也無不可。隻是不可再放任不管。”曹操捋著胡須又想了一陣方接著說道:“以孤之見,劉墉所有的店鋪均需到所在地衙門備案,信鴿所傳消息內容須先經當地官員審查同意並抄錄一份備查後方允許其放飛。同時,嚴命各地加派人手,加強巡視,若有違反者,即行關閉,並將掌櫃、夥計下獄拷問。諸公以為本相如此處置可否妥當?”

郭嘉等三人對視一眼,滿腹疑慮,不知劉墉給曹操灌了什麼迷魂湯,居然就這樣淡淡處理了。不過,這三人也知道曹操的稟性和脾氣,表麵看起來是在征求大家的意見,實際卻隻是做做樣子,便齊聲領命道:“丞相寬厚仁德,我等不及也。”

“好!此事就不議了。”曹操點點頭,又對曹仁道,“子孝回館驛歇息,明日便回許都去吧。”曹仁領命退下。曹操又傳曹洪、張遼等一眾武將進來一同議事。

“諸公,幽州袁尚、袁熙聞袁譚、高幹身死,心驚膽戰,未戰即潰,如今已遠遁遼東烏桓,此事該如何處置?”曹操先說了個開場白,有意無意地看了郭嘉一眼又道:“劉墉呈給孤一封信,言道袁尚、袁熙隻賴祖上餘蔭,不名一文,又無謀少智,難以成事,不足為。劉墉又道烏桓遠隔千山、路途艱辛、坎坷難行,孤軍深入難有勝算,勸本相不可輕言征討,而應駐守河北,輕徭薄賦,以安百姓之心。諸公以為劉墉此策如何?”

曹洪先道:“丞相,末將以為劉墉所言不虛。袁熙、袁尚兵敗將亡,勢窮力盡,今遠投沙漠之外,難有作為,不值一提;若我等引兵西擊,遠隔故土,倘若劉備、劉表乘虛襲我許都,我等將救應不及,為禍不淺啊。丞相,依末將之見,回師許都方為上策。”

荀攸也道:“丞相,荀攸也以為河北連年征戰,田地荒蕪、瘡痍滿目,而將士困頓,百姓淒涼,此時宜撫慰百姓,休養生息方是正理,不可恣意而為。”

荀彧躬身道:“依荀彧之見,丞相不可班師。袁紹經營冀州多年,並無有失。丞相頒令免河北賦稅一年,百姓雖感念丞相之德,卻仍不忘袁紹昔日之恩,多有扶攜前往墓前拜祭之舉。此時撤兵,若袁氏兄弟卷土重來,收集舊部,百姓響應,冀、幽、青、並四州之地恐得而複失。烏桓遠隔荒漠,人煙稀少,道路崎嶇,勞師遠征,期年難返,若孫權、劉備趁隙用兵,我軍回師不及,許都危矣。我意此事需權衡利弊,方可施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