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文學的天空裏,無疑,《簡·愛》是一顆耀眼的星辰。它是十九世紀英國作家夏綠蒂·勃朗特創作的帶有自傳色彩的長篇小說,文中的主人公簡·愛,深深地打動著無數讀者的心。
記得我第一次讀這篇小說時,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那時,我還隻有十五歲,美好的青春年華就像花兒一樣徐徐綻放。也許是因為這個特殊的年齡階段吧,當時,吸引並打動我的,是簡·愛與羅切斯特之間的愛情故事。時過二十多年,當重新翻開它,我再次被其中的愛情所打動,不過除此之外,打動我的還有簡·愛身上體現出來的勇敢與堅毅、自愛與自尊、忠貞與善良的品質。
簡·愛是一個非常勇敢的女孩。當她寄人籬下,遭到種種虐待與折磨時,她起來反抗,並且決定離開這個地方,去過一種新的生活。她十分堅毅,在勞烏德慈善學校,她默默忍受著條件的艱苦,努力學習,使自己各個方麵都做到出類拔萃;當她離開桑菲爾德,流落到一個陌生的村莊,在饑餓和寒冷麵前,她依然保持著生活下去的堅定信念。她是一個有著獨立人格的人,在地位與金錢麵前,她懂得自己尊重自己,不自卑,更不屈服。她忠貞,即使羅切斯特殘廢了,依然不離不棄,相濡以沫。她善良,可以從內心裏原諒曾經深深傷害自己的裏德太太,可以將屬於自己的遺產與他人平分,可以選擇做一個普通的鄉村教師,去教育那些因為貧窮而無法得到教育的孩子。可以說,簡·愛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了不起的簡·愛卻並非什麼英雄人物,她很普通,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一個小人物”。
的確,簡·愛是一個小人物。她出身貧寒,相貌平平,畢業於其他人不屑的慈善學校,從事的是遭受歧視的家庭教師的工作,不僅如此,就連她的情感和要求也都是小人物式的。這和文中的聖·約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作為牧師的他,忍痛割愛,放棄心愛的女友,離別祖國與親人,漂洋過海,到。遠的印度去傳教,他把包括生命在內的所有一切都奉獻給了“上帝的事業”。無疑,他是一個頭上籠罩著光環的英雄。
和聖·約翰不同,簡·愛渴望親情,她盡力“討好”裏德太太,目的就是希望她把自己當作親生孩子一樣對待;當她和與自己有著血緣關係的親人不期相遇時,幸福得顫抖;為了不讓這份來之不易的親情蒙上陰影,她可以平分屬於自己的遺產。她渴望愛情,正是對這份純真愛情的渴望,她可以不考慮與羅切斯特的年齡差距,可以不考慮遭受變故之後的羅切斯特是一個殘廢和累贅。她渴望生活中的種種快樂,無論是初升的月亮、沾滿露水的草地還是搖動樹林的微風,都可以讓她為之駐足,為之陶醉。歸根結底,她所渴望的是過一個普通人的生活。
因為簡·愛的普通,我們才不覺得她。遠。她仿佛就在我們身邊,而不是生活在十九世紀大洋彼岸的英格蘭。
確實,在我們身邊許許多多的女性身上,都可以發現簡·愛的影子。
當我們從田間地頭走過,那個彎著腰在烈日下勞作的女性,或許就是簡·愛;當我們來到某所偏僻的學校,那個正在講台上忘我授課的女教師,或許就是簡·愛;當我們置身城市的街頭,那恬靜地和丈夫一起欣賞落日,或者因生活而步履匆匆的女人,或許就是簡·愛……
簡·愛,就是我們的母親和姐妹。
既然我們可以讚美簡·愛,我們就沒有理由不為生活中的這些普通女性致敬!
毛雲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