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聲鬨[2],炮聲驚,賊勢披猖莫敢攖。鄉人奔駛如流水,疾風掃葉皆屏營。徒然激發我公怒,奮臂一呼身不顧。兵將子弟突前頭,旅振熊羆截當路[3]。鳥槍遙指眼光紅,中必疊雙快如騖。英風爽颯刀劍花,殺氣飛騰鬼神怖。無如眾寡兩不敵,力竭聲嘶遭刺擊。壯士竟罹摩頂山[4],將軍不作無頭戚。應接忽來鵝鸛軍[5],賊蹤已遠空相觀。心傷馬革裹屍還[6],血灑虎旗如淚滴[7]。慘烈如斯古所難,什佰庸眾何足覓[8]。君不見,專閫從來屬武臣[9],臨敵猶多退縮人。劇憐公本無官守,擊賊無成竟殺身。我知公死不自惜,死後弱息復清貧。長言願俟輶軒采,安得聯名達聖神[10]。
【校注】
[1]元澧:潘元澧,作者族伯,生平不詳。
[2]鬨(hòng):喧鬧。漢揚雄《法言》:“一鬨之市,不勝異意焉。”
[3]熊羆(pí):皆猛獸名,此比喻潘元澧率領的鄉勇。《史記·五帝本紀》:“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
[4]罹(lí):遭受災難。《書·洪範》:“不協於極,不罹於咎,皇則受之。”摩頂山:山名,在荔浦縣南。
[5]鵝鸛軍:本軍陣,此指官軍軍隊。《左傳·昭公二十一年》:“丙戌,與華氏戰於赭丘。鄭翩願爲鸛,其禦願爲鵝。”杜預注:“鸛、鵝皆陳名。”後即以“鵝鸛”並舉。
[6]馬革裹屍:《後漢書·馬援列傳》載馬援語曰:“方今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欲自請擊之。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7]虎旗:繪有虎形的旗幟,古代軍中所用。
[8]什佰:古代兵製,十人爲什,百人爲佰。因以“什佰”指數量之多。
[9]專閫(kǔn):閫,郭門的門檻。漢文帝時,匈奴爲禍甚劇,文帝乃問馮唐有關趙將廉頗、李牧之爲將,唐曰:“陛下雖得廉頗、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後來邊禍緊急,文帝復問馮唐:“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頗、李牧?”唐對曰:“臣聞上古王者之遣將,受到尊重推引,說閫以內者,寡人製之,閫以外者,將軍製之。軍功爵賞皆決於外,歸而奏之,此非虛言。李牧爲趙將居邊,李牧專閫以外,乃能盡其智能,北敗匈奴,西抑強秦,趙幾乎稱霸諸侯。其後趙王遷立,信讒而誅李牧,趙爲秦所禽滅。今聞魏尚爲雲中太守,使其專於其事,匈奴遠避,今魏尚一言不應,乃爲文吏所製,削其爵而罰之。因此,陛下雖得廉頗、李牧弗能用也。”文帝悅,復以魏尚爲雲中太守。(見《史記·馮唐列傳》)
[10]“長言”二句,言希望此詩中本事能爲當朝所知,以慰忠臣之誌。《漢書·藝文誌》:“故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輶(yóu)軒:使臣所乘之車,亦作古代使臣的代稱。
山坡雛筍盡可佐餐,雨後采之,亦山中佳品也
幾日雲陰鬱未開,巖巔隱隱走新雷。小童報到春光泄,昨夜禪師玉版來[1]。
森然犀角與貓頭[2],無限生機與目謀。取不傷廉歌采采[3],滿山春意一時收。
【校注】
[1]禪師玉版:謂春筍。宋惠洪《冷齋夜話》:“蘇東坡燒筍而食,曰:‘此玉版禪師也。’”
[2]犀角:借指筍。宋梅堯臣《韓持國再遺洛中斑竹筍》:“牡丹開盡桃花紅,班筍迸林犀角豐。”貓頭:毛筍別名。《吳興備誌》:“貓竹筍出如貓頭,又名貓頭竹。其幹至大,筍味甘美,異於他種。”
[3]“取不傷廉”句:謂政治清明,稅不傷民,人民安居之景。歌采采,即唱著懷戀遠方之人的歌。《詩·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傾筐”。
移大山堡[1]
【題解】《荔浦縣誌》載:“鹹豐十一年,義軍矛頭直指縣境各鄉團練。正月破大龍岸、龍村、高梘、穿巖,分路攻破懷安、羅衣、岔江。三月,分路出擊,一路攻東鄉,攻占長冶堡。再分路破下潘、獅堡、下大地、三篢、交椅,逼平樂府城。四月,集結各路兵力,攻小龍岸、勝厄、義敢,被果勇擊敗,回蓮塘。六月復出,破莫村、土圍。七月,破木帶、藍垌。八月,破以甲、南村。九月,破不憂寨,並連破妙花等十餘處。十月,破鳳山,圍安全,破義雄。”義軍聲勢大振,官軍被迫退守。篇中即描寫當時士民的遷徙情況。
吉喜遷喬數月間,憑高據險費登攀。會當絕頂營巢窠[2],練得村團藉大山。
隨時補屋且添茅,避世無人笑繫匏[3]。行李半肩書數卷,幾經離亂不曾拋。
窗前綠滿草堂春,計拙謀生不諱貧。縱使終南開快捷[4],此中佳處讓他人。
那須奇句問青天,活潑春光養少年。出世入塵他日事,即今舉目尚烽煙[5]。
【校注】
[1]大山堡:在荔浦縣南。移,遷徙;轉移。
[2]會當絕頂:語本杜甫詩《望嶽》:“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巢窠:盤踞之地。
[3]“繫匏”句:感歎自己爲躲避戰亂而不爲世用,猶如瓠瓜被收藏起來。匏,葫蘆之屬。《論語·陽貨》:“(子曰)吾豈瓠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
[4]終南開快捷:終南,山名,在陝西西安市南,又稱南山。因終南近京師,有機會接近天子,喻爲做官之捷徑。唐盧藏用始隱於終南山,中宗朝累居要職。有道士司馬承禎,與盧藏用友善,一次,藏用指終南山對承禎說:“此中大有佳處,何必在遠。”承禎答曰:“乃仕宦捷徑耳。”藏用有愧色。藏用博學工文章,善草隸,投壺彈琴,莫不盡妙。未仕時常辟穀練氣,頗有高尚之誌,及登朝,附權要,縱情奢逸,卒隱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