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給謝克同誌並轉管(文蔚)的信(1 / 1)

1948年10月13日

形勢發展得這樣快,而江南工作的準備工作我們尚未很好的進行,我現有意見先行提出,請予研究,並請轉告管司(指管文蔚,當時任蘇北軍區司令員)。這意見我曾告訴呂、江(指中共華中工委江南工委副書記呂炳奎、委員江堅),也曾與各地委負責同誌及江委(江南工作委員會的簡稱)同誌交換過意見和準備交換意見。

一、在大軍南下的時候,是一個非常有利的時機,屆時國民黨黨政軍內部一定呈現非常混亂,人心震蕩。我們如能在此時機打下基礎,我們就能站下腳跟,遊擊根據地或遊擊基地也就能建立了。但是大軍過境以後,我們如果事先毫無準備、毫無計劃的話,國民黨統治秩序漸漸恢複以後,我們又要毫無辦法而處於絕對被動的境地,就是說這個時機失掉以後,仍然會處於像現在或隻是比現在稍好一些的困難環境的。

二、為了不失時機,打下基礎,向著遊擊根據地或遊擊基地的方向努力,現在就必須很好的充分的有計劃的進行準備工作,利用這幾個月的時間積極進行。

1、首先是思想上的準備。據我了解,今天不論在江南的武工或秘工的幹部,各地委的江南工委,以及我自己都多多少少存在著等待思想與保守的思想,有些單位或某些幹部中仍是相當嚴重,就是說對整個形勢發展的認識是不夠的,敢於迎接勝利的精神也是不夠的,特別是今後江南工作究竟怎麼辦是模糊的。工委指示雖已指出但未深刻體驗。因此這些思想必須糾正,這些思想不糾正,待新形勢到來時會表現手忙腳亂的。

2、方針政策的準備。一般說江南那個地區基本上是屬於新區範圍的,新區的方針中央已有明確的指示了。它雖不是長期在解放區包圍情形之下,但與毫無工作的地區也有所不同,因此我們對該地區的社會情況及其變遷應有很好的研究。同時該地區在過去工作的方針政策上是有不少毛病的(就是十地委南下時的方針政策也有值得檢討之必要),以及具體執行中的各種政策上也有不少嚴重的毛病。當然過去也做了一些工作,這些工作也應有足夠估計,但不論方針政策以及做得究竟如何?毛病在哪裏?成績在哪裏?過去從未很好檢討過,從未總結過。過去走了不少曲折的道路,這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在今後再度南下就應該有比較充分的時間進行檢討與研究,然後確定對該地區的比較具體的方針政策就能更正確了。關於這一方麵的材料,東路的我是知道一些的,回來時整理一下後送工委吧。

3、幹部的準備。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這一個地區從總的來說,目前還不是很重要的地區,但是以貫通將來南北新老解放區的橋梁作用來說,或以京滬與長江的意義來說,都是很重要的,而且這地區的鬥爭是很複雜的、尖銳的。從這些意義上來說,對該地區的幹部配備與準備幹部上就必須注意到幹部的質量問題,換句話說,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弱則不能在此複雜鬥爭環境中掌握政策,這裏打天下的幹部和有經驗的群眾工作幹部是不能少的,保衛工作幹部也是重要的。

總的說除掉分區級幹部工委另行考慮外,縣一級幹部的配備以及每縣配備幾個強一些的區幹是必須先行考慮的。

4、武裝及軍隊的準備工作。我認為現在留在江南的武工隊及各江委進行一些武裝準備,基本上隻能是作為將來區一級的或頂多是縣級武裝的基礎,至於有機動性的地方主力武裝,我認為必須要這邊準備的。根據現有地區,至少應有一個團以上的兵力才能應付和打開局麵。另外在大軍過境的時候及以後一個短時期中,必須還要有一支較大的武裝在那裏協助一個短時期。

三、為解決上述問題更明確更具體起見,我們應向工委建議召集一次有關江南工作比較負責的而且熟悉的幹部開一次會來研究討論。

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