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狄元帥思算早定計謀,如此乃妥。當日即吩咐眾軍,偃旗息鼓,不許喧嘩,一路隻聲言“班師回朝”;當時又留下焦廷貴、石玉、李義,與兵一萬,同守蘆台關,然後登程。一連涉水登山,疾速催兵,發兵大進,一路過去,不許驚擾居民,百姓感恩,不用多談。一連走了一月,進了西粵邕地,離昆侖關五十裏安紮下大營。

此日,關內儂智高探子報進,方知大宋有兵駐於城南,嚇得三魂六魄俱無。隻道國師領兵去,必勝得大宋,滅得狄青。不期今日宋師臨於城下,方知國師敗亡。“以他如此法力高強,尚且喪於狄青之手,再有何人與孤抵敵宋師?此乃天亡我也!”心中憂悶,況近日左右之人,皆是諂媚奸臣,無能之輩,隻因寵孫振而來。當時,蠻王便問一班文武:“何人與孤家對敵,破得大宋之師?”兩行文武麵麵相看不敢答應,蠻王大怒,罵了一回,又忽然不見孫振,小將報知:“孫振一問宋師到了,連家一齊逃走,不知去向那方。”蠻王聞知大怒,今日方知他乃一大奸臣也,十分切齒,進內去了。

當日何以狄元帥不許聲張兵勢而來?隻待敵人不介意,一時束手無策也,此乃兵貴神速之意。即日,大兵五十多萬將昆侖關圍困了。軍士報知,儂智高看來不好,上城頭一看,好不怕人,殺氣連天,炮響不絕。下了城頭,無計可施,幾次命將領兵殺出,不能抵敵,傷了數萬,料得此城難以保守。還防逃走不出,是夜思想了一計。到了三更時候,在南門放起火來。登時火焰衝天,遂大開關門,向南逃去,帶兵數萬。是夜,大宋師進了城,城中大亂,眾兵殺入,砍得屍首堆積如山,直殺至天明。狄元帥命人救息了火,埋了屍首河下約十萬,實見傷心,又命即將儂智高鎖來。有軍士報知元帥:“後堂有屍,身覆龍衣。”眾人多言儂智高自縊,狄爺微笑不言。不知何故,且聽下回分解。

第四十二回獲叛臣奏凱班師誅佞賊榮封眾將

詩曰:

害人反害自身亡,善惡分明報應揚。

且看今朝孫佞賊,高飛遠走也難藏。

當下,狄元帥一聞眾人之言,謂這覆龍衣之屍骸乃依智高屍首,說他自盡了。狄爺說:“不然,豈非他之奸計欺詐也?今若草草不實察,不特有欺朝廷,且召了後日之患矣。”眾將聞言,俱已拜服,齊呼:“元帥智慮,果遠非吾等所及也。”狄爺又說:“本帥想,這儂智高被圍困也,已計窮力竭。

吾料他又不舍命鬥殺的,必自縱火乘亂逃走了,用此金蟬脫殼之計也。”即呼:“餘靖、孫沔二總兵,這賊必然由此邕州西城走回雲南地方,但爾二人身在此處多年,熟悉地理,你即可領回本部軍馬,回雲南細細緝查,必獲叛首。回朝之日,其功不小。”二將領命,帶回本部兵三萬,拜辭元帥眾人,登程而去。

當日,狄元帥出榜安民,出令眾軍,不得藉勢殘民驚擾百姓;倘有違令,百姓出首者,定斬不寬恕。以狄爺大兵一到,不滿三天,萬民安樂,十分感狄元帥之恩。隻為前被孫振陷害甚多:奉承叛主,搶劫民財、虜掠民間婦女以獻於蠻王……種種為非作歹,非止一端,萬民嗟怨。今日大兵一進了城,反安靖如此,百姓如何不感狄元帥的恩德!

閑話休提。再說孫振奸臣,隻道南蠻兵勢甚大,不防大宋勝他,況有道人法力厲害,諒不至敗的。今日一聞大宋師臨城,自知不好,心下憂驚,又不顧蠻王了,即日帶領了家口奔逃了,但不敢十分露跡,隻因在本處陷著人民不少,如今勢盡奔逃,好不膽怯!是日,原欲跑逃離關遠些,不想家小人眾,走路艱難,逃不得四十裏,天色將晚了,隻得投了飯客。是晚,店家看見投宿客人許多家眷,初時他也思疑。後來,又察他乃汴京人氏,又見他行為非民家氣像,所有器皿乃官家物。隻因狄元帥安民出榜之後,就出示曉諭軍民人等:若將依智高送到關前,賞給白金與他一千五百兩;知其埋伏何處來報明者,賞白金五百兩;倘有收留藏匿者,罪與他同等,全家誅戮;近處知而不報者,永定充發;又有投來偽官孫振,倘若拿到關者,賞給白金一千兩;來稟報藏在那方者,亦賞白金二百兩;收藏於家不獻出者,重處不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