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年代,一個讓人血脈賁張、激情高揚的年代。迢迢生命長河,浩浩寰宇空間,我等有幸,生長在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時期,跨過新千年的門坎,回眸剛剛逝去的一個世紀,暢想剛剛來臨的另一百年,逸興遄飛,感慨萬千。遙想起古今中外一大批開創者的英名,想起他們站在時代十字路口上的豐功偉績,自己也不免意氣風發。
這段日子,有幸參與了春風文藝出版社的《2001年大學生最佳小說>的編選工作。在精心挑選大學生的小說作品的同時,心情激動而又興奮。盡管說整個中國的文學創作近幾年處於低穀,比不上20世紀80年代前期的熱鬧,但也並非乏善可陳。校園文學作為文學創作的一個部分,暫時還不夠。
序景氣,也是事實,無須諱言;但要說當下大學生校園文學創作一片空白、一無是處,倒可以用魯迅先生的“簡直是汙蔑”這句話作為回敬。我們在眾多好稿中精挑細選,最後敲定的這幾十部作品,可能說不上字字珠璣,卻也算得上篇篇精彩。
大學校園文學是中學校園文學的繼續。如果說中學校園文學還屬於百分百的“校園文學”範疇,那麼大學校園文學便應該是由“校園文學”走向“成人文學”的過渡階段,具有類似“兩棲”的特征。當下的大學校園文學,在經過了80年代初、中期的熱鬧與輝煌,80年代後期90年代初期的蕭條與蟄伏之後,到90年代中後期開始冷靜反思、恢複元氣,正在慢慢走向高潮。隻要我們熱心幫助、認真指導那些嶄露頭角的文學青年,我們堅信,校園文學的又一個輝煌時期很快就會到來。
在這樣一個商品繁榮、人文凋敝的時代,很多有才華的校園作者,能淡泊名利,邊發奮求學邊堅持創作,實在讓人感動、欣慰。大學校園文學創作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濃鬱的“學院派”風格,關注人文與人生,追求優雅與審美,反映清新、健康的校園生活,在主題、題材、文筆、技巧上體現充沛的書卷氣息與青春情懷。
當下的大學校園小說創作,與人文格調高昂、新人新作迭出的80年代大學文壇相比較,在保持原有特征基礎上,又具有了以下幾個新的特點:
1、大學生作者們開始回歸平靜與理性,更加在意自己的生存境況,小說作品中有關日常生活的內容更多,現實主義的力度更強,而風格則歡快、沉鬱、幽默、嚴肅、含蓄、尖銳不一,各有千秋。
2、大學生作者的素質在普遍提高,過去那種光靠生活積累、社會經曆、藝術靈氣就可以創作的狀況有了很大改變。
3、網絡在大學生作品中的影響越來越大。受其影響,大學生的小說作品在語言風格、謀篇布局、情節展開等方麵比傳統文學更自由、新奇、簡捷、散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