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他以為等夫人消了氣,在娘家清貧生活與王府衣食無憂的對比之下,會回心轉意,沒想到丁夫人自離開時的那一刻便沒有想過再回來。
丁夫人安貧樂道,紡紗織布,曹孟德多次派去接她的使者都吃了閉門羹。為了接夫人回來,曹孟德想親自前往,曹衝也是聽到消息才回到司空府的,這對他的未來非常重要。
曹孟德聞言一怔,道“你怎麼關心起這件事來了?”
“阿翁率軍屯於官渡,與袁本初大戰在即,此時若是家事不寧,何以靖外事,不過,若是沒有我,夫人必不肯回府,還有在田莊裏待的煩了,想出去走走”曹衝道。其實這隻是一個一方麵,另一方麵就是未來的太子競爭。
上一世曹丕與曹植的太子之爭,是由於曹孟德在立嗣問題上長期猶豫不決引起的,不過從根本上卻是由曹孟德的立嗣觀念和世家大族的權力鬥爭的形勢所決定的。
曹孟德的立嗣觀念:重視子嗣的才能、性情,並不以儒家傳統所強調的嫡庶、長幼、貴賤作為決定性的因素。本來他有意傳位曹衝,因為曹衝辨察仁愛,與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於眾,常能糾正他“軍國多事,用刑嚴重”的弊失,不過曹衝早死,所以他這一打算就落了空。
後來他發現,曹植植之文采非凡,性情和曹孟德相似,加上植又機敏,有應變之才,曹操有了立曹植為嗣的意願,便著手提高其聲名,培養他的政治能力。
隻不過對於世家大族來說,就立嗣而言,《春秋公羊傳》所謂“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立嗣原則,早已成為他們的信條,因此,士族朝臣成為曹丕最主要的支持者,他們認為曹丕是當然的繼嗣人選,盡管他們在軍閥混戰中一度遭受了嚴重的挫折,但他們畢竟根深蒂固。隨著曹孟德的崛起,迫於形勢,他們不得不暫時委曲求全,與曹孟德合作。
而曹孟德為了穩定局勢,也不得不利用士族。因此,雙方的合作從一開始便存在著矛盾和衝突,有時還相當激烈。儒學士族始終想利用曹孟德在軍事上蕩平亂局後,重建儒家理想的社會秩序和道德規範,他們一直試圖改變曹孟德政權的性質。到曹孟德晚年,士族已占據了曹氏統治集團的相當大的比例,所以最後曹丕被立為太子,與其說是他戰勝了曹植,不如說是曹孟德最後輸給了世家大族。
支持曹孟德迎回丁夫人,這才是曹衝此時來找曹孟德的主要原因,隻要丁夫人還是正室,她不能生育,沒有兒子,那麼最後的太子之爭,就全都是幾個庶子,在同一起跑線上,這就削弱了曹丕和曹植的優勢,隻是曹衝此時的做法隻能說他孝,沒有人會和嫡庶之分聯想到一起,就連曹孟德也沒有想過這些。
曹孟德奇道“你怎麼知道我不能把夫人接回來?”
曹衝道“猜的”
曹孟德又道“你有什麼辦法讓夫人回來?”
曹衝故作神秘道“到時自知”
曹孟德雖然好奇,隻是曹衝就是不說,於是隻能作罷,這個小兒子從小就聰明,或許真的有意外之喜,答應了帶曹衝一起去。
第二天,曹孟德果然起行了,領隊的是許褚,來到丁夫人家裏,丁家上下列隊相迎,丁夫人卻沒有出來,曹衝對曹孟德到“啊翁,看到了吧,夫人的氣還沒有消”
曹孟德沒有理曹衝,而是去和丁家的人打招呼去了,曹衝見了,也跟了過去,丁夫人是曹操的表妹,所以曹衝對這些人也不陌生。
在曹孟德應酬的時候,曹衝早到了丁夫人房間裏去了,見丁夫人在織布,曹衝道“夫人,啊翁來接你回去了”
丁夫人不語,不理曹衝,還在繼續織布。
曹衝隻得祭出絕招,到“如果人死之後,真的有靈魂,有另一個世界,如果夫人遇到大兄,他問你:我的父親在何處?你該如何作答?他可是為了父親能活著寧願自己死了,你覺得如果他活著,願意看到你和父親這樣分居兩地嗎?”
聽到曹昂,丁夫人眼淚又蹦了出來,抱著曹衝,隻是不停的哭,一句話也不說。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丁夫人似乎哭累了,才停了下來,隻不過那時候曹孟德也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