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在首屆甘肅文學論壇上的發言(代後記)(1 / 3)

“五一”節前,甘肅省文學院在省文聯黨組的支持下,推出了簽約作家試行方案。消息傳出後,讓人歡喜讓人憂。

投讚成票的作家們,多以不拿財政工資的業餘作家為主。他們自嘲是“沒娘娃”,沒娘的孩子早當家,大多在創作上取得了較大的業績。有些業餘作家的作品,暢銷全國書壇,為甘肅贏得了榮譽。他們雙手讚成省文學院將文學推上市場的改革方案,並感謝省文學院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文學創作的平台。有位作家高興的說:“我們終於有了娘家了!”

我就是投讚成票的業餘作家們中間的一員,本文將以自己的創作實踐,試圖解析一下作家、作品與市場的關係。

一、能體驗到獨特的生活就能寫出讀者歡迎的作品來

非常榮幸的是,我“1號”係列的幾部長篇拙作出版後,無一例外的全出現了盜版。尤其是“1號”係列第一部《1號會議室》,在2001年的半年時間裏,重印了7次。出現在市場上的盜版版本達8種之多。以《蘭州晨報》為首的全國23家都市報,全文連載了這部粗糙的東西,受到了讀者廣泛的好評。今年新出版的《1號專案組》更是如此,4月10日正式出版發行,4月15日的盜版書就擺上了蘭州圖書市場的櫃台。緊接著,《南京日報》、《貴陽晚報》等7家都市報,馬上跟出版社聯係連載事宜。為什麼我“1號”係列的幾部長篇拙作,能得到讀者的如此青睞呢?

著名文藝評論家雷達老師說,之所以“1號”係列幾部作品受讀者歡迎,是因為“作家把一腔熱血和金石般的赤膽忠心,融入到了作品的形象之中。作家就是如此勇敢地闖入善惡並存的社會深層,發掘著生命價值和人格理想。”“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到社會潮流之中,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研究社會,研究一切人,保持了對社會矛盾和人心變異的敏感。……作者不是旁觀者,而是親曆者,他對他的描寫對象極為熟悉,甚至他就是其中的一員。”(摘自《小說評論》)

《1號專案組》是根據發生在西部某礦區的真實事件,經過藝術加工後寫成的。在寫作前,我深入到“八道嶺”煤礦長達一年之久,和這家煤礦的礦長、副礦長以及基層的幹部和職工交上了朋友。他們全方位地支持我在礦上體驗生活,在吃住行上我享受的是貴賓的待遇。黨委書記兼礦長梁庭賢,把我安排在了煤礦賓館的大套房裏,每天早晨7點鍾,他都親自來賓館陪我吃早餐。他外出開會、出差時,就安排副礦長羅輯田陪我。到基層去參觀,或是回蘭州,梁庭賢把自己車號為999的高級小轎車讓給我乘坐……

剛下去時,這個礦區所謂的改革還沒有開始。半年後,我有幸目睹了礦區“改革”的全過程。

這是一支特別能戰鬥的集體。梁庭賢是國家級勞模、優秀企業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他是從礦工起一步一個腳印走到今天的,他的經曆很感人,他的管理才能也是特別的棒。據說,他的身價在億元以上。有兩個例子我記得很清楚。一是國家投資了上億元上了自動化生產線的一家煤礦,那時呈半停產狀態。而他領導的礦也上了一條自動化生產線,和那家礦不同的是國家沒有給他的煤礦投一分錢,這上億元的投資全是他們礦自籌的。在整個礦區,他這個礦的效益是最好的。我下去的那一年,這家小礦在礦長、礦黨委書記梁庭賢的領導下,依靠幹部群眾,沒要國家1分錢的貸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把一個手工钁鎬落煤的年產量隻有幾百噸的小煤礦,發展到了年生產能力300萬噸原煤、產值兩億多元、利稅8千多萬元的自動化原煤生產企業。

幹得好了,是非也就多了。正所謂“出頭的椽子先爛,打頭的鳥兒先死,”得梁庭賢和他的這家煤礦經曆了前所未有的磨難。

二是國家還在這裏建有大型的兩家地級煤礦企業,投資和職工總數全是這家小礦的十幾倍。可是,這兩家大礦幾乎沒有效益。至此,兩家地級大礦和一家縣級小礦之間發生了許多匪夷所思的事兒。

先是兩家大礦拿來了省上的批文,要以梁庭賢的小礦為主兩家大礦為鋪成立××××煤業集團公司。梁庭賢見文件是省上發的,還牽扯到國有企業的出路問題。就顧全大局,不顧礦上幹部職工的強烈反對,和兩家大礦合並成立了集團公司。兩家大礦的12位頭頭腦腦成了小礦礦長的婆婆,而梁庭賢排名第13位,最末一個副總經理。

從此,集團公司收走了小礦的人、財、物、產、供、銷等全部權力。兩家大礦張開了血盆大嘴,要吃小礦。我和這家小礦的幹部職工一樣,擔心的是,這家小礦還能維持多久?如果照這個“改革”法,要不了多久,小礦就會變成“改革”的犧牲品。結果還真讓我們不幸言中了。在《1號專案組》完稿將要付梓的前一天,我接到了那個地區一位領導的長途電話,他告訴我,這家集團公司快倒閉了。我問,小礦不是單獨成立股份公司了嗎?這位領導苦笑著說,股份公司能幹什麼?人家集團公司不放權,你股份公司能幹啥?等著死吧!堂堂股份有限公司,具然沒有人財物產供銷的權力,這豈不是咄咄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