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祁

李祁(1299—?),字一初,別號希蘧,又號危行翁,自稱海漚道人、不二心老人。茶陵(今湖南茶陵縣)人。為明代著名文學家李東陽五世祖。元惠宗元統元年(1333)進士,為左榜第二名。除應奉翰林文字。次年丁父憂還鄉。終服,以母老求就養江南,得授婺源州同知。元惠宗至正四年(1344)遷江浙儒學副提舉,因母去世解職。逢天下大亂,退隱永新山,曾被明軍砍傷,僵臥路旁,為俞子茂所救。入明後,力辭征辟,隱逸以終,享年七十餘歲。他至死忠於元朝,以未能如同年進士右榜第三名餘闕效死元軍為恨。《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六八《雲陽集》提要稱其”詩衝融和平,自合節度。文章亦雅潔有法“。有《雲陽集》十卷傳世。

作《黃河賦》一篇,今存,載《雲陽集》卷一。《黃河賦》是李祁參加元寧宗至順三年(1332)湖廣鄉試時所作。這是他唯一的賦作。

乾清坤夷[1],嶽奠川會[2]。覽四海之縈環[3],見黃河之如帶。下亙寰宇之區[4],上通銀河之泒[5]。折九曲之迂回[6],瀉千裏於一快。想成功於當年,微神禹吾誰賴[7]。觀其肇跡西土[8],浚源天淵[9],浩浩湯湯,翩翩綿綿[10]。或奔放而莫禦,或紆徐以夷延[11],或騰踔奮迅,激強弩以俱發[12];或喧豗震掉[13],雷萬鼓而並前。聳銀關之嵯峨,驅鐵騎之森嚴[14]。忽洪流之浩渺,播餘波於兩壖[15]。諒一葦之難渡,豈容刀之可言[16]。

思昔龍門未辟,積石未導[17],蕩斯民之衡廬,為魚鱉之閫奧[18]。暨黃河之安流,嘉玄圭之錫告[19]。濟蒼生於艱危,拯沉溺於閑燥[20]。昭乎如日月之乍明,廓乎若乾坤之再造[21]。此後之臨流而歎者,所以深為魚之憂,而美禹公之妙也[22]。

逮從西京,治化昭明[23]。何壯心之未已,複馳騖於遠征[24]。命彼張騫使於西垠,窮二水之所自,至鹽澤而陸沉[25]。是雖足以知黃河之源委,要未可與神禹而並稱[26]。蓋其甘心遠方,疲弊中國,孰若疏鑿功成,免民魚鱉[27]。靈槎泛泛,使節煌煌,孰若乘彼四載,經營四方[28]。竹杖詭奇,蒟醬甘好,孰若水土既平,稼穡是寶[29]。吾於是知禹之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濤者矣[30]。

惟我皇元,萬國一統[31]。會百川而東朝,環眾星而北共[32]。不必手胼足胝,而河流無泛溢之虞[33];不必窮幽極遠,而河源皆版圖之貢[34]。愚生南邦,未獲時用[35]。蓋將振衣袂乎昆侖,豁心胸乎雲夢[36]。挹黃河之餘波,造明堂而獻河清之頌[37]。

(《雲陽集》卷一,文淵閣《四庫全書》本)[1]乾、坤:天、地。夷:平。

[2]嶽:山脈。奠:奠定。川:河流。會:彙集。

[3]縈環:環繞。

[4]亙(gèn):延伸。下亙,向下延伸。寰(huán)宇:也作寰區,指天下。

[5]泒(gū):古水名。源出山西繁峙縣東南戍夫山,流經河北饒陽縣北,至天津入海。此處指銀河之水。

[6]折九曲之迂回:指黃河流經的曲折之多。即所謂”九曲黃河“。

[7]這兩句是說麵對黃河,想起當年大禹成功治水的情景。微:無。神禹:大禹。吾誰賴:吾賴誰。

[8]肇跡西土:發源西北邊地。肇(zhào),始。

[9]浚源:深的源頭。浚(jùn),深。天淵:最高處和最低處。

[10]浩浩湯(shāng)湯:水勢宏大貌。翩(piān)翩綿綿:飄渺綿延貌。

[11]或:有時候。莫禦:沒有誰能控製。紆徐:曲折舒緩貌。夷延:平坦地向前奔流。

[12]騰踔(chuō):奔流跳躍,指河流的噴湧傾瀉。奮迅:震撼迅速。弩:發射弓箭的武器。俱:一起。

[13]喧豗:哄鬧。豗(huī),轟響。

[14]兩句比喻水勢的高聳洶湧。銀關:銀白色的關隘。嵯(cuó)峨(é):高聳貌。鐵騎:騎兵。

[15]浩渺:廣闊無邊貌。壖(ruán):江河邊地。

[16]諒:確實。一葦:比喻小船。容刀:指能容納小船。刀,通舠。

[17]龍門:山名,在陝西韓城縣與山西河津縣間。《尚書·禹貢》:”導河積石,至於龍門。“《藝文類聚》卷九六辛氏《三秦記》:”河津一名龍門,大魚積龍門數千不得上,上者為龍,不上者(魚),故雲曝鰓龍門。“此句是說大禹未治水之前,龍門尚未開辟,積石填塞河道。

[18]蕩:衝蕩,淹沒。衡廬:衡山和廬山,指使衡廬地區的湖南、江西遭受水災。閫(kǔn)奧:內室深隱之處,這裏指河水浸漫過的深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