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啊,我的袖裏乾坤一經修練成功就再也不用浪費法力去維持了,它會自行吸取外界的靈氣,並且與我體內的法力形成一個內外大循環,還有助於我的修煉呢。”
聽了劉衍的就是燕赤霞兩個人滿臉的不可思議,這根本就是顛覆了二人對法術的認知,已經背離了這個世界當今修士對修煉的認知。實際上這個世界的修煉完全走上了一條歧路,一味的追求法力的積累和陰神的修煉,到頭來不明天道,施展法術隻是依靠本身的法力,不像前世地球傳說中的那些神仙中人是借助天道法則的力量來施展法術的,這樣不但威力大,還節省法力,這樣才是修行的正路。
看著兩個人的表情,劉衍心中突然冒出一個想法來,就是將前世真正的修行大道傳給二人,這樣一來自己就不是孤家寡人了,而且在修行上也可以互相探討,總比自己一個人修煉來的好得多。既然已經決定了劉衍就馬上開始行動起來。
“燕大哥、長眉大師,我這裏以一篇經文,我的袖裏乾坤就是從這裏悟出來的,現在我把它念出來,你們看看對你們有沒有幫助。”
說著劉衍盤坐在地上,識海之中的《道德經》顯現在頭頂之上。劉衍得到《道德經》的傳法之後也徹底的將《道德經》煉化成知己的法寶,知道了它的作用,那就是助人悟道,而且劉衍還將它煉成了自己的證道之寶。
每個人的法寶分成三種不同的作用,本命法寶、證道法寶以及普通的法寶。本命法寶與主人心神相依,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可以隨著主人修為的深厚而不斷地升級,是護持修煉者追求大道的殺伐之寶。證道法寶是修煉者對大道的理解,是主人的道心所凝聚,是修煉者的本源之寶。普通的法寶就是一些護持自身的法寶,就算損毀了也沒什麼事情。《道德經》本來是太上聖人所寫,裏麵含有太上聖人的大道,本來不應該成為劉衍的證道之寶的,可是不知道為什麼,《道德經》經過道德和信仰之力兩千多年的溫養已經脫離了太上聖人的道之根本,現在它的根本之道在於教化。
劉衍糊裏糊塗的將《道德經》煉化成了自己的正道之寶,自己今後的修行之路已經被徹底的定了下來,以前他想要將金丹之法傳播開來不僅是因為自身的安全,也有這一方麵的考量。
《道德經》大放光明,形成了一片紫色的祥雲,劉衍寶相莊嚴的盤膝而坐,口中念詠著《道德經》。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
道,衝而用之或不盈。
淵兮似萬物之宗。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湛兮似或存。
……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
無名之樸,夫亦將不欲。
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道德經》上篇《道經》三十七章主要講道,下篇《德經》著重言德。道為體,德為用。劉衍隻是宣講了上篇《道經》三十七章之後就停止不講了。因為隻是這《道經》三十七章就已經夠燕赤霞和長眉受用無窮的了。而且《道經》本來就是為根,為源,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