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圖書的慘劫(1 / 1)

外騎縱橫,中原浩劫中之最難恢複的,第一莫如文物圖書。元胡金虜,原也同樣地到處施過殺戮奸淫,然而他們的文化程度低,末劫還不及圖籍書冊;這一次的倭寇的虜掠奸淫,則於子女玉帛之外,並文化遺產,也一並被劫去了。我所親見的藏書家,如山東聊城楊氏之海源閣,常熟瞿氏之鐵琴銅劍樓,吳興劉氏之嘉業堂,宋元舊籍各具數百;明清以下之版本,無慮千萬,現在則雖不全部被焚,也都已被敵人竊去。

江浙兩省,小藏書家比別處更多,藏書及數萬卷的人,光在浙西一隅,亦有數十家以上。此次事起倉卒,大抵都不及搬走,這一筆文化損失的巨賬,恐怕要數百年後才算得清。

我個人之損失而論,在杭州風雨茅廬所藏之中國書籍,當有八九千卷以上,最可惜的,是宋元明以來,及至清末之類書。上自《太平禦覽》及《廣記》起,下至李氏五種,商務、中華之辭書,名人年譜,人名地名辭典止,隻從這一部門來計算,我的損失,要上四五千元。而有許多像同文石印的字類編等,係精本中之尤精者,即使有了錢,一時也收集不到的。

其次,是明末清初的禁書,因欲撰明清之際的小說而收集者,共有大小三百餘部。

更其次,是清初的百名家詞抄詩抄,及清末道鹹以後的詞集等,將六百餘種。

風雨茅廬所藏書籍,除中國線裝書外,英德法日文書更有兩萬餘冊。英文自喬叟以前之典籍起,至最近尚在之詹母斯·喬斯、物其尼亞·伍爾芙、詩人愛利奧托止,凡關於文學之初版著作,十八世紀以前者不計,自十九世紀以後印行的各種,總收藏至了十之八九。德文全集本,則自歌德以前之情歌作者群起,至馬裏亞利兒該止,全部都齊。法文著作,亦收集到了羅曼羅蘭、安特來、琪特、去亞美兒為止。最可惜的,是俄國文學之德譯本,自十九世紀以下,至《靜靜的頓河》第二冊止,俄文豪的新舊德譯本,差不多是完全的。

杭州淪陷之前,我在福州,當時隻帶了幾部極簡略的書在身邊;後來在福州臨時添買的古今雜籍到這次南行時止,也有二千餘冊了,現在尚存在永安的省府圖書館內。

此次南來,書籍一本也不曾帶得。所以,每伸管作文,想寫些東西的時候,第一感到不便的,就是類書的不足。

有許多書,為一般人所輕視,從來也不登大雅之堂的兔園冊子,如八股盛行時代之《經策通》,我就藏有三部之多,就是這種等而下之的類書策本,現在也不容易找到了。

前幾天,和幾位喜歡研究舊詩詞的朋友談起,第一,大家都覺得在海外做文章時所感到的最大缺點,是中國參考書的不易得到,我所以想勸幾位熱心的前輩,能捐助出幾千元叻幣來辦一小小圖書館,收集些類書,四部中之重要專著,及著名之總集等,來作研究的底子,則中國五千年之文化,至少可以保全得一部分,而吾道南行,炎荒熱海,也得有一個讀書種子的養源了。

(原載一九三九年五月十一日新加坡《星中日報·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