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還牢末》。史進、劉唐在東平府做都頭。宋江派李逵下山請他們入夥,李逵在路上打死了人,捉到官,幸虧李孔目救護,定為誤傷人命,免了死罪。李逵感恩,送了一對匾金環給李孔目。不料李孔目的妾蕭娥與趙令史有奸,拿了金環到官出首,說李孔目私通強盜,問成死罪。劉唐與李孔目有舊仇,故極力虐待他,甚至於收受蕭娥的銀子,把李孔目吊死。李孔目死而複蘇,恰好李逵趕到,用宋江的書信招安了劉唐、史進,救了李孔目,殺了奸夫淫婦,一同上山。
(5)《爭報恩》。關勝、徐寧、花榮三個人先後下山打探軍情。濟州通判趙士謙帶了家眷上任,因道路難行,把家眷留在權家店,自己先上任。他的正妻李千嬌是很賢德的,他的妾王臘梅與丁都管有奸。這一天,關勝因無盤纏在權家店賣狗肉,因口角打倒丁都管,李千嬌出來看,見關勝英雄,認他做兄弟。關勝走後,徐寧晚間也到權家店,在趙通判的家眷住屋的稍房裏偷睡,撞破丁都管和王臘梅的奸情,被他們認做賊,幸得李千嬌見徐寧英雄,認他做兄弟,放他走了。又一天晚間,李千嬌在花園裏燒香,恰好花榮躲在園裏,聽見李千嬌燒第三炷香“願天下好男子休遭羅網之災”,花榮心裏感動,向前相見。李千嬌見他英雄,也認他做兄弟。不料此時丁都管和王臘梅走過門外,聽見花榮說話,遂把趙通判喊來。趙通判推門進來,花榮拔刀逃出,砍傷他的臂膊。王臘梅咬定李千嬌有奸,告到官衙,問成死罪。關勝、徐寧、花榮三人得信,趕下山來,劫了法場,救了李千嬌,殺了奸夫淫婦,使趙通判夫妻和合。
我們研究這五本戲,可得兩個大結論:
第一,元朝的梁山泊好漢戲都有一種很通行的“梁山泊故事”作共同的底本。我們可看這五本戲共同的梁山泊背景:
(1)《雙獻功》裏的宋江說:“某姓宋,名江,字公明,綽號及時雨者是也。幼年曾為鄆城縣把筆司吏,因帶酒殺了閻婆惜,被告到官,脊杖六十,迭配江州牢城。因打此梁山經過,有我八拜交的哥哥晁蓋知某有難,領嘍羅下山,將解人打死,救某上山,就讓我坐第二把交椅。哥哥晁蓋三打祝家莊身亡,眾兄弟拜某為頭領。某聚三十六大夥,七十二小夥,半垓來嘍羅。寨名水滸,泊號梁山;縱橫河港一千條,四下方圓八百裏;東連大海,西接濟陽,南通巨野、金鄉,北靠青、齊、兗、鄆。……”
(2)《李遙負荊》裏的宋江自白有“杏黃旗上七個字:替天行道救生民”的話。其餘略同上。又王林也說,“你山上頭領都是替天行道的好漢。……老漢在這裏多虧了頭領哥哥照顧老漢”。
(3)《燕青博魚》裏,宋江自白與《雙獻功》大略相同,但有“人號順天呼保義”的話,又敘殺閻婆惜事也更詳細:有“因帶酒殺了閻婆惜,一腳踢翻燭台,延燒了宮房”一事。又說“晁蓋三打祝家莊,中箭身亡”。
(4)《還牢末》裏,宋江自敘有“我平日度量寬洪,但有不得已的好漢,見了我時,便助他些錢物,因此天下人都叫我做及時雨宋公明”的話。其餘與《雙獻功》略同,但無“三十六大夥,七十二小夥”的話。
(5)《爭報恩》裏,宋江自敘詞:“隻因誤殺閻婆惜,逃出鄆州城,占下了八百裏梁山泊,搭造起百十座水兵營。忠義堂高搠杏黃旗一麵,上寫著‘替天行道宋公明’。聚義的三十六個英雄漢,那一個不應天上惡魔星?”這一段隻說三十六人,又有“應天上惡魔星”的話,與《宣和遺事》說的天書相同。
看這五條,可知元曲裏的梁山泊大致相同,大概同是根據於一種人人皆知的“梁山泊故事”。這時代的“梁山泊故事”有可以推知的幾點:(1)宋江的曆史,小節細目雖互有詳略的不同,但大綱已漸漸固定,成為人人皆知的故事。(2)《宣和遺事》的三十六人,到元朝漸漸變成了“三十六大夥,七十二小夥”,已加到百零八人了。(3)梁山泊的聲勢越傳越張大,到元朝時便成了“縱橫河港一千條, 四下方圓八百裏”的水滸了。(4)最重要的一點是元朝的梁山泊強盜漸漸變成了“仁義”的英雄。元初龔聖與自序作讚的意思,有“將使一歸於正,義勇不相戾,此詩人忠厚之心也”的話,那不過是希望的話。他稱讚宋江等,隻能說他們“名號既不僭侈,名稱儼然,猶循故轍”;這是說他們老老實實的做“盜賊”,不敢稱王稱帝。龔聖與又說宋江等“與之盜名而不辭,躬履盜跡而不諱”。到了後來,梁山泊漸漸變成了“替天行道救生民”的忠義堂了!這一變非同小可。把“替天行道救生民”的招牌送給梁山泊,這是水滸故事的一大變化,既可表示元朝民間的心理,又暗中規定了後來《水滸傳》的性質。
這是元曲裏共同的梁山泊背景。
第二,元曲演梁山泊故事,雖有一個共同的背景,但這個共同之點隻限於那粗枝大葉的梁山泊略史。此外,那些好漢的個人曆史,性情,事業,當時還沒有固定的本子,故當時的戲曲家可以自由想像,自由描寫。上條寫的是“同”,這條寫的是“異”。我們看他們的“異”處,方才懂得當時文學家的創造力。懂得當時文學家創造力的薄弱,方才可以了解《水滸傳》著者的創造力的偉大無比。
我們可先看元曲家創造出來的李逵。李逵在《宣和遺事》裏並沒有什麼描寫,後來不知怎樣竟成了元曲裏最時髦的一個腳色!上文記的十九種元曲裏,竟有十二種是用黑旋風做主人翁的,《還牢末》一名《李山兒生死報恩人》,也可算是李逵的戲。高文秀一個人編了八本李逵的戲,可謂“黑旋風專門家”了!大概李逵這個“腳色”大半是高文秀的想像力創造出來的,正如Falstaff是蕭士比亞創造出來的。高文秀寫李逵的形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