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核倉庫失竊案(1 / 2)

“這賊真把我們這當作他們家的核倉庫了!”哈國核安全部內,哈思巴夫將軍憤怒地把帽子摔在會議桌上。

哈國是前蘇聯的十四個加盟共和國之一,前蘇聯的核彈基地和火箭發射基地都位於哈國境內。現在俄羅斯還在以租用的形式,繼續使用哈國的火箭發射基地。哈國土地麵積遼闊,境內有大片的無人戈壁沙漠,前蘇聯曾經在其中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核彈實驗基地,在地下居然有幾百平方公裏之大。在前蘇聯解體之後,哈國曾經試圖保有前蘇聯留在其境內的大量核彈頭儲備,但在俄羅斯和西方的雙重壓力下,不得不將前蘇聯留在其境內的核彈移交給俄羅斯。但當時正值動蕩時期,局勢混亂,核材料管理混亂,俄羅斯自己的許多核材料都丟失了,更不要論已經不屬於它所管轄的哈國了。哈國向俄羅斯移交核材料時,私下截留了不少核彈原料,在當時的局勢背景下,俄羅斯也沒有追究。所以雖然哈國沒有核彈頭,但背地裏卻保有很多的核原料。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核彈技術在今天實際上已經不算什麼高科技技術了——理論上講一個物理係的本科畢業生就能夠設計出核彈來。但為什麼當今世界掌握核彈的國家並不多呢?這是因為**的原料很難獲取,以原子彈為例:自然界的鈾礦的鈾的純度隻有幾個點,而要製造原子彈所需要的鈾的純度至少需要百分之九十以上。而通常鈾能提純到百分之十三以上就被稱之為“濃縮鈾”,伊朗用了三千台離心機頂著國際社會的巨大壓力,花費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才在不久前將鈾提純到百分之二十,伊朗總統內賈德為此欣喜若狂,可知鈾原料的濃縮之難了——事實上大部分試圖擁有核彈的國家或組織正是卡在鈾的濃縮這一技術關卡上。如果能在鈾的濃縮技術上取得突破,能以簡單、廉價技術就能完成鈾濃縮的話,恐怕那時候,核彈就真正要滿天飛了。日本是個無核國家,但它的鈾濃縮技術卻是世界一流的,而且它貯備了大量的鈾,而且它還很奢侈的用鈈原料(自然界沒有,是從鈾原料中人工提煉出來可直接用作武器級原子彈的核原料)作核電廠的燃料——其居心路人皆知,雖然它表麵上不擁有核彈,但隻要它願意,恐怕三天之內它就能搖身一變成為一個核大國。

而無核國家的哈國與日本恰是類似的情況——它雖然沒有核彈儲備,但擁有的大量的武器級的核原料,隨時能夠做出它所需要的核彈來。當然,對於這些核原料各國都保護得很嚴格。現在前蘇聯地區流入黑市的濃縮鈾原料,最高純度隻有百分之十幾,而且數量也不大,以克為單位計量。要想用它們來製造核彈,是不可能的,但可以用來製造“髒彈”用以汙染城市自來水係統。哈國的核原料倉庫當然保護得也很嚴格,從前蘇聯到哈國獨立以來直到前年從未出過事,但是就在前年,在嚴密的安保措施下,哈國的核倉庫神秘地丟失了幾百公斤的固體氘——用作製造氫彈的原料。事後,經過嚴密的調查,卻一無所獲。經過這件事後,相關人員被撤換一空,負責官員全部被免職,當然這件事對外界是嚴格保密的——雖然哈國也擔心這些核材料會落入恐怖分子手中,但他們更怕自己藏有大量武器級核材料的秘密被國際社會所知。為防止出現不可收拾的後果,他們自己秘密地調查了幾年,但卻一無所獲。這些失竊的核材料就好象是自己在倉庫中的空氣中蒸發了似的,所幸他們最擔心的恐怖分子利用這些核材料製造事端的事情也沒有發生,他們也稍微鬆了一口氣。但就在昨天晚上,同樣的固體氘丟失事件再次發生了。

調查人員仔細地查看了昨晚的核材料倉庫的監控視頻,卻沒有發現任何疑點。經過前年的事件之後,安全部門加強了核材料倉庫的監控力度——以前不曾注意的死角都被納入監控範圍,24小時專人緊盯監控屏幕,而核材料倉庫平常都是緊鎖的,要出入必須經過多人同時輸入各自的通行密碼,並且還需要另外多人多把鑰匙同時開啟——保管密碼的人和保管鑰匙的人是嚴格分開的。按理說在這種情況下,就是一隻蚊子也不可能出入的——這不是比喻,而是事實如此!因為核倉庫的牆壁都是裏層用高強度的鉛澆注的,而外層則是厚厚的現澆水泥鋼筋高強度混泥土,整個倉庫是完全密封的——一方麵是為了安全,另一方麵則是為了防核輻射。而核材料則分成一份一份裝在密閉的容器中,容器又擺放在一個特製的托盤上,托盤上裝有靈敏的重量傳感器——隻要托盤的承重發生了哪怕微小的變化,它就立刻能感應到馬上向兩個互不相屬的獨立監控室發出報警。昨天淩晨一點三十五時,警報響起,驚動了整個核安全部門。監控人員立刻將情況上報,同時緊張地監視著核倉庫內的情況,結果他們發現報警點托盤所在的核原料不翼而飛。而核倉庫內卻沒有任何異常——核倉庫內長年是亮著大功率的冷源照明燈的,同時幾乎每寸空間都布滿了紅外線——即便一隻蚊子碰這些紅外線都會引起尖銳的報警聲,但現在除了那托盤的傳感裝置報警之外,沒有任何異常的情況,要不是從監控畫麵中看到那托盤上的核原料實實在在地不見了,監控人員都要懷疑是不是那傳感器壞了——監控人員中有一個正好經曆了上次的核倉庫失竊事件,他馬上意識到眼前的跟上次核原料失竊幾乎一模一樣——幾乎可以肯定是同一個人(或一批人)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