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桃源小鎮(2 / 2)

商家,商家的貨船救了大夥,而且貨船裏貨物種子牲口,以及擱淺的貨船為大夥提供了最初最艱難的日子的各種資源,日子好過了,大夥就讓商家每年到各家回收各種資源。日子久了商家就成了這裏各種生活資源的供給站了。商家經商的頭腦就顯現出來了,邊收邊放。邊放邊收,慢慢得日子過得是風生水起的。商家開枝散葉的速度也不比高家慢,給大夥的幫助也不低於高家,因此在這裏的地位聲望也不低於高家。

洪家詩書禮儀之家,老學究的洪儒的學問那是青朝文壇上的重要人物。來到這裏,少年子弟的教導問題全靠洪家解決了,最開始人少,大家夥互相幫襯著,大人出去勞作了,小孩,兒童什麼的就放在老學究家,老學究也發揮餘熱,教導孩子的詩詞歌賦。慢慢地這習慣就沿襲下來了,隻是由業餘的變得專業了,變成收費私塾了。雖然孩子們沒法出入仕途,但也樂意上學學些詩書禮儀,洪家的日子也就還算過的滋潤。

熊家,熊家是鄭家的仆人。老鄭家最開始是這四大家族人口最多,勞動力最強的家族。在最開始開墾這裏的時候,立下了汗馬功勞,幫了東家幫西家,幫了南頭幫北邊,可以說這裏的每一個家庭都受到了老鄭家的幫助。而且老鄭家是紡織裁剪行家,來到這裏後,人們的衣服成了問題,鄭家帶領人在柔龍江畔找到了一大片亞麻地和十幾株巨型的桑樹,通過鄭家的巧手就變成了這裏每個人防寒的衣服。也許是最開始鄭家的八兄弟幫助的人太多太過勞累了,隻有老七老八家有後人,而且都是一個獨苗。就這樣人丁興旺的鄭家就慢慢得變得人丁單薄了,在這種情況下就不得不把技能傳給了忠於他家老仆人熊家三兄弟了,手裏放得一些產業也讓熊家管理,最開始熊家感恩戴德,忠於鄭家,然而發展到現在鄭家就隻有一脈單傳了,而熊家卻發展成了大家族。就在10年前鄭家最後一個當家的不幸病死,而他的妻子憂鬱成疾相繼而去。隻留下了牙牙學語鄭天真。鄭家的產業也由熊家全權接管了,當鄭天真8歲時,熊家的老族長熊厚道撒手人寰,傳給了熊新厚。熊新厚沒有遵守熊厚道的遺言好好照顧天真,培養天真成人將來接管鄭家產業,反而將天真趕出了鄭家,流浪在心龍場。念舊情的商家把天真收留在心龍場迎賓客棧裏,為客人端菜送水。

心龍場。小場子,小街道,一小眼就望到街的盡頭,然後是茫茫的原野,滿眼的翠綠。雖然場子小,但場鎮上該有的都有,所謂麻雀雖小五髒俱全。這裏的風景優美,遊人不斷,光那兩條性格迥異的支流就吸引不少的文人墨客前來遊玩。街道上唯一的三層的迎賓客棧隨時都是客滿為患,好在在離場鎮不遠的高家堡熱情好客,凡官宦人家,江湖豪傑,文豪騷客來此處遊玩一般都選擇高家堡留宿。這樣就大大緩解了小天真的勞累,但是畢竟人小一天下來也累得夠嗆的。但天真每天還是很開心,因為每天黃昏散學的時候,商雪柔散學回家路過小客棧都要進來和天真說說學堂裏事,並且把一天的學習筆記拿給天真晚上學習,第二天清晨上學準時來拿筆記本記錄今天的學習內容,還時不時的拿一些點心給天真,那是雪柔從晚上甜點裏留下的,每次吃甜點都有天真的份。所以天真每天都開開心心得等待雪柔的到來,幼小的心靈裏就有了一絲的期待也有了一絲強烈的責任感。這樣不知不覺就過了四年,天真12歲了,每天的勞作讓天真身體強壯而勻稱,長得一個標準的美男子的胚子。每晚堅持不懈的學習也讓天真文采禮儀出從,受到廣大客人的稱讚,讓管理商家客棧的商老七喜歡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