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青城(1 / 2)

蜀州青城山,四季常青,諸峰環峙,狀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級,曲徑通幽,以幽潔取勝,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青城山背靠千裏岷江,俯瞰蜀州最大城市------成都,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說。而其更富盛名的是仙門青城劍派坐落於此。

青城劍派創派千年,曆史久遠,雖幾經沉浮,仍道統不絕,而今又逢盛世,青城清宵宮更是門徒千餘,香火不斷,興盛之勢不複贅言。當代青城掌教青元子,原是官宦之子,本名趙子庸,少年得誌,金榜題名,又經宦海沉浮,終位極人臣,做到大趙當朝太師的位置,位列三公之上。但於七十歲時,也許是看破時事,也許是一朝頓悟,毅然要出家修道,當時轟動朝野,太師修道之事的消息傳出,奉迎拍馬者不計其數,許多“仙人”紛紛駕臨帝都洛陽,欲收太師為徒。趙子庸宦海熬打幾十年,識人的本事那是爐火純青,好多仙人的本事都無法讓趙子庸青睞,恰好得遇正要去赴蓬萊仙會的青城上代掌教無虛子,趙子庸一見無虛老道就感覺是非常人,也不管七十的高壽,納頭便拜,不顧太師的身份,死纏爛打就要拜師,無虛子也是熬不過的他,加之無虛子為人謙和敦厚,又見趙子庸確有向道之心,便收他為記名弟子,趙子庸本已七十,若說仙家的根骨那是和他一點邊不沾的,無虛子便打算傳其仙法,縱使不能證道長生,增加點壽元總是好的,也不枉師徒一場,可時事多變,天道難窺,這趙子庸入青城不到一年便修到煉精化氣的巔峰之境,又八年堪堪摸到了煉神返虛之境。無虛子有感青城當興,便把掌教之位傳於了趙子庸,號青元子。

青元子統領青城的消息一出,轟動仙俗兩界,世俗天子聽聞老太師成了青城的掌教,當即冊封青城劍派為大趙國教,領袖群倫,世俗百姓也抱著不同的目的來到青城以求仙緣,一時間青城之名響徹神州。而各家仙門聽聞此事也都是想法不一,目光都彙聚到青城山。但這青城的熱鬧並沒有持續多久,青元子執掌青城之後事事低調,刻意收斂,大事小事都鮮在人前露麵,數年之後青城便又複寧靜清幽之態。但青城之名聲卻是越發的響亮。

“大師兄,今天下山讓我們置辦這麼多東西,要幹什麼呀?”一個年紀十多歲的小道士問道。

“我也不大清楚,說是有什麼大人物要來我們青城,嗬嗬,看看這貨單,就像過年一樣,一準是了不得的人物”走在前麵的約莫比小道士大一點的道士答道,“竹泉,你倒是快點走呀,這麼多東西,要是不趕緊的,今天的晚飯都趕不上。”

“嗬嗬,大師兄呀,趕不上咱們就在青陽鎮解決唄,聽說青陽鎮又開了一家酒樓,叫迎仙居,那裏的水煮牛肉很地道的,還有他們家的神仙醉據說是人間仙釀呀”

“哼,還神仙醉,口氣真大,一家新開的酒樓有什麼神氣的”

“大師兄,那可是真的呀,上回竹石就偷偷去過呢,回來和我學的,看他美滋滋的樣子就讓人討厭。”

“恩,看看時間吧,要是時間還夠的,就讓你嚐嚐鮮,嗬嗬,再帶回去點,賄賂賄賂師傅,要不少不得一頓罵。”

“恩,還是大師兄最好了,哈哈,走吧,大師兄再不走就沒多少時間了”

青陽鎮位於青城山之南,原本是一個小山村,數年前青城山名聲大噪,來青城山尋仙緣得人絡繹不絕,原本的小山村,來的人也越來越多,不少上不得青城山的人,也就在這安了家,漸漸的成了青陽鎮。青陽鎮上,酒肆林立,商鋪比鄰,雖沒有官家人管理城鎮,但是治安格外的好,等閑的人不敢在神仙山下為非作歹,所以百姓過的都很祥和富足。竹泉和他大師兄竹照進了青陽鎮,輕車熟路的開始選購貨物,雖說二人道法平平,但是二人有手絕活,就是袖裏乾坤和懷中抱月的本事在這一代弟子中尤為出色,這也是二人常常下山采購的原因之一。不到一個時辰貨物買的是七七八八,竹照看看貨單說道“竹泉呀,看著也差不多了,再到鎮北的李家鋪子買點紅燭,就沒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