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子隻能聽天由命了。再等一會兒老婆子會找我吃午飯,說不定能聽見我的喊聲。”
失心瘋
“大叔,怎麼了?你找的這個地方躲著很好啊,老鼠都沒你這本事。”當葉合買提正害怕沒人聽見自己的喊叫時,吐爾遜出現在了坑口,笑嘻嘻地說。
“吐爾遜啊,快去找人把我拉上去。”
“您老先在下麵涼快著,我這就去找人。下麵不孤單吧?”
“你小子就不能說點好話,快去找人!”
聽見喊聲的是吐爾遜,他家的地離葉合買提家的不遠。吐爾遜也是來看棉花的,隻是比葉合買提晚,聽見叫喊聲,他找了好長時間才看見這個大洞。
村裏人用繩子將葉合買提拉了上來,大家很是關心他,問長問短地,葉合買提說自己不小心,中了道,差點要了老命。但是葉合買提卻沒有給村裏人說他家地裏有文物的事。吃完午飯,葉合買提來到村長買買提家,將事情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這事情可不能耽擱,你做得對!我這就給縣上文物局打電話。”
買買提說著掏出手機,這個文物局局長的電話還是上次縣上文物普查的時候留下的,讓他有什麼情況隨時保持聯係。
“張局長,我是喀帕克阿斯幹村的村長買買提,昨天我們這發洪水了。有人在棉花地裏發現衝出一個大坑,坑裏麵有一塊大石頭堵在下麵,不知道是什麼?我們覺得像是文物,想請你們來看看。”
“好的!你給鄉親們說要保護好現場,別讓人隨便到那裏去。”
接電話的是尼豐縣文物局局長張海林,這個四十出頭的矮個子中年男人整天搞文物田野普查,忙著接待從全國各地甚至是海內外來的各類考古專家,這些人都是衝著尼雅古城來的。張海林也是僅有的幾個進過尼雅古城的人,這一直是他心中最驕傲的事情。掛掉電話,張海林隨即拿上衣服,趕往喀帕克阿斯幹村。
在車上張海林尋思道,這個喀帕克阿斯幹村位於塔克拉瑪幹沙漠的邊緣,尼雅河從旁邊流過,距離尼雅遺址非常近。喀帕克阿斯幹村意為“掛滿葫蘆的村莊”。這是一座神秘的村莊,除了尼雅遺址以外,還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伊瑪木加法爾·薩迪克(伊瑪木為伊斯蘭教寺院最高管理者的稱呼)麻紮。麻紮也就是現代人眼中的墓。據記載,喀拉汗王朝為了推行伊斯蘭教向當時還是佛國的於闐(今和田地區)發動聖戰,大批的宗教領袖帶領信徒沿沙漠南下,曠日持久的戰爭一打就是四十年,許多戰死沙場的將領長眠於漫漫沙海之中。從尼豐縣城沿尼雅河向北一百公裏的伊瑪木加法爾·薩迪克麻紮就是一處神秘色彩異常濃厚的地方。這座麻紮相傳正是為傳播伊斯蘭教到於闐古國的加法爾·薩迪克修建。
如果沒有伊瑪木加法爾·薩迪克麻紮,沒有尼雅遺址,那麼喀帕克阿斯幹村是南疆一個再普通不過的維吾爾族小村莊。一條南北向的土路從村中央穿過,路兩旁整齊地排列著筆直的白楊樹,時有維吾爾族老鄉趕著毛驢車嗒嗒而過,在車輪揚起的煙塵後,有年輕女人色彩鮮豔的絲巾飄動。
張海林心裏冒出一個念頭:“難道這個大坑裏的東西和精絕國有聯係?”
尼豐縣這些年在國內出名就在於有這個屬於精絕國的尼雅遺址在其境內。精絕國是當年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小國,以殷實、富庶著稱。當時,尼雅城叫做尼壤,是精絕國最繁華的城市。可惜的是,這個富庶的國家不知什麼原因突然消失了,以至於四五百年之後,玄奘取經東歸時經過尼雅城,隻見到了滿目的荒涼。張海林不斷地搜尋著關於這個村子的各種記憶。其實,對他這樣的基層考古工作者來說,能接觸到的文物訊息太少了,甚至很多時候隻能靠自身的經驗積累和勤奮,但俗話說勤能補拙——這也是很多外來的考古學家都要找張海林帶路一同去尼雅的原因了。
“葉合買提失心瘋了!”
“葉合買提失心瘋了!”
……
中午剛過,太陽懶洋洋地照著桑樹,村頭的幾隻狗正在樹蔭下四肢舒展地睡著,眼睛根本沒有注意前方。突然,狗被不知道從哪裏傳來的喊叫聲驚醒,不斷“汪汪”地叫著。此時正是午休時間,村子裏的人多半都在家睡覺。那一陣喊叫和狗叫聲,一下子就吵醒了村子裏的人們。
很快地,在葉合買提家不大的院子裏聚集了一大批聞聲而來的村民,大家看著眼前的一幕也不知道說什麼好,因為有太多的神秘色彩籠罩在原本平靜的村民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