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讓高情商解決負麵情緒(1 / 3)

第一節 記錄——把眼光放遠一些

我要微笑著麵對整個世界,當我微笑的時候全世界都在對我笑。

——喬吉拉德

所有成功的人士都不會把眼光局限於眼前的情景,鼠目寸光是愚蠢的行為,要想成就大事,就必須將眼光放長遠,不能隻局限於看得見摸得著的眼前利益。這是因為人生就像一條長長的路,隻有明確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才能走得更好。年輕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要將眼光放得長遠一些,用遠大的誌向來激勵自己,並為此付出辛勞和汗水。就像美國的一位作家唐·多曼在他的著作《事業革命》中所說的那樣:把眼光放長遠是踏上人生成功之路的一條秘訣。

很多後來成就了大事業、取得了大成就的人,都是在年輕時期就已經有了很大的誌向、遠大的抱負,幾乎都是將自己的願望和其他人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有利於其他人的,像周恩來總理在年輕的時候發出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呐喊;陳勝在做佃農的時候就發出過“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的慨歎;而蘋果公司的前任CEO喬布斯之所以能在全球範圍內取得成功,也和他有著不同於一般人的遠見卓識是分不開的。

就是因為有著長遠的目光如此重要的指引性作用,在哈佛的情商課堂中,培養長遠的目光並堅信它,也就成為了不可或缺的一課。

遠見,指引成功

什麼是長遠的目光呢?這就是在你心中浮現的關於未來的情景應該是什麼樣子的畫麵。然而很多人關於未來的圖畫是模糊不清的,甚至根本沒有想過未來到底是什麼樣子的。這當然會導致日後的碌碌無為,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也就是講的這種情況。對於未來獨到的眼光能夠指引你更好的前進。

哈佛大學的一個著名的心理學教授每當在講到關於遠見卓識的作用時,都會非常感慨地提到拿破侖·希爾——《成功定律》一書的作者。

拿破侖·希爾從事對美國成功人士的研究工作。他是美國曆史上、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勵誌大師,是他創建了成功的哲學,提出了十七項成功原則。他持久的熱情和本人的成功過程,鼓舞了千百萬人,所以他被人尊敬地稱為“百萬富翁的創造者”。拿破侖·希爾的本人成功曆程,也非常值得人深思:是對於未來卓越的眼光最終造就了他的成功。

在1908年的時候,一個叫做拿破侖·希爾的年輕人去拜訪了當時美國最富有的人——鋼鐵大王卡耐基。卡耐基不愧為人際關係學家和可敬的導師,在與希爾交談過後,很快地發現了希爾身上的潛質,就向拿破侖·希爾提出可以給他一個機會,用自己私人的關係帶著希爾拜訪美國政界、工商界、科學界、金融界等已經取得了卓越成就的高層人士。不過卡耐基表示,要有這個機會必須答應自己一個條件:希爾在未來的20年時間裏必須將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研究成功人士的成功哲學當中去,並且除了為希爾寫介紹信和帶希爾拜訪這些成功人士之外,卡耐基不會給拿破侖·希爾提供任何的經濟支持。

這樣的條件如果是一般人聽到的話也許不會答應,因為這20年時間是無比珍貴的青春時光,正值希爾年富力強的時期,也許好好利用的話能為自身創造出很大的利潤。一文不取地為這位富翁工作20年,對一般人來說也許是吃了大虧的。但是拿破侖·希爾的想法是不同於一般人的,他的眼光很長遠,看到了20年之後的成功景象。很多年之後當希爾回憶起往事,他提到了當年的想法:之所以不像一般的人認為的那樣,覺得為全國最富有的人無償工作20年太吃虧,是因為自己看到了為這位富翁工作的光明前途。而如果想有不可限量的前途,就必須為這位富翁工作,雖然要吃虧,但是也值得。

而拿破侖·希爾的最終結果就像他預期的那樣,獲得了遠比他應得的回報多得多。在他接受了卡耐基的建議後的20年中,卡耐基帶領希爾拜訪了美國包括羅斯福、福特、洛克菲勒、愛迪生、貝爾在內的500多位成功人士。經過深入地研究,拿破侖·希爾終於寫出了具有跨時代意義的八卷本著作《成功定律》,他本人也變成了羅斯福總統的顧問。

拿破侖·希爾就是因為擁有長遠的眼光,才能忍受長達20年的無薪勞動,最後終於獲得了成功。現代人生活的時代是信息爆炸的時代,而且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行業之間的關係、企業之間的關係都變得空前複雜,要想成功就需要更大的勇氣和更好的方法。如果能破除重重複雜而糾纏的迷霧,對未來的發展有著獨特而清晰的認識,那麼就一定能走在同時代人的前列,最終獲得成功。

要想擁有高明的遠見,就需要有和常人不同的膽識。其實遠見和一個人的出身、職業都沒有關係,一個有遠見的人可以是大學校長,也可以是貨車司機,可以是國家總統,也可以是普通小職員。遠見是正確思維的產物,並不是天生的。遠見是一種可以培養出的本領,可能受到以往的經曆、當前的壓力、經驗的缺乏、所處地位的影響。我們都是平凡的人,如果要想對於未來有著明智而準確的判斷就需要站得比別人高一點,因為要決定一件事情,其實是很不容易的。這就需要在工作或者經營的時候,比別人先一步分析問題、提出創新的觀念和自己對於未來的構想,先思考再做事,才能敏銳地捕捉到機遇,才能最先采取行動,最後取得成功。中國古代的大政治家範仲淹說過一句著名的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其實天下的道理是相通的,這句話不僅可以應用於政治,對於個人的發展、企業的經營也同樣有效。就是說要比其他人先一步地思考問題、提出創新性的見解和構思。

放眼長遠,能忍一時

能不能真正做到放眼,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看這個人能不能忍一時的不快,吃一時的虧,為了長遠的目標懂得走迂回曲折的道路。在商界就流傳著很多曆代相傳的諺語,比如“為了明年多得利,寧願今年少受益”、“三分利吃利,七分利吃本”等。就像曆史上的越王勾踐一樣,為了越國的長久利益,甘心情願為奴為婢,臥薪嚐膽,終於等到了滅亡吳國,報仇雪恨的那一天。

亞伯拉罕·林肯是美國第十六任的總統,他也是美國曆史上最受歡迎的總統之一。在位期間,他恢複聯邦、廢除奴隸製,領導南北戰爭的勝利,他卓越的功績就說明他的目光長遠,知道如何領導好一個國家。同時,林肯為了國家的利益,為了長遠的目標,他無論對待誰都是非常寬容的。在他被暗殺的那一天,他簽署了一道赦免令。因為一個擅離職守的士兵被判死刑,他覺得那位年輕人在地上比在地下對國家更有益處,所以他赦免了士兵。還有一位叛軍,請求他釋放自己,因為叛軍發誓效忠自己國家。林肯也毫不猶豫批準了,而那位曾經的叛軍變成了國家統一的支持者。不止這樣,林肯對自己的政敵也是非常寬容的,別人問他,為什麼要試圖和政敵做朋友,他應該去消滅他們才對的。林肯笑著說,“我不正是這樣做嗎?和他們做朋友,使他們不再成為我的敵人。”

這就是睿智的人所想所做的,為了長遠的利益,用寬容化解仇恨。

當你對未來的情況有了自己的估計,看到了未來你想要的情況時,你就需要付出自己的努力,就算要忍一時的屈辱,就算要走很多很多的彎路,也要堅持下去,才能實現你的願望,證明你對於未來的判斷是正確的。畢竟,你的明天都是由一個個今天所造就的。在職場生活中,就算有時候需要吃一點小虧也沒關係,古往今來的事實不斷證明,很多時候當下吃虧,未必就是壞事,有時候損失蠅頭小利反而會換來巨大的利益回報。“小不忍則亂大謀”,切不可鼠目寸光,而是要像那些眼光長遠的智者那樣,低調做人,主動吃點小虧,把握住時代的脈搏,用盡自己所有的力量去奮鬥,最終一定會獲得成功的。

第二節 self-talk——發現一個更強大的自己

最大的敵人是你自己。

——馬登

在古希臘時代,在希臘聖城德爾斐的阿波羅神殿的門楣上刻著這樣的一句話:“認識你自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做人最難得的是有自知之明。有人問大哲學家泰勒斯一個問題:“什麼是這個世界上最難做的事情?”泰勒斯答道:“認識你自己。”是的,在一個人的一生中,認識自己是最難的。能否正確地認識你自己,明確你自己的興趣、好惡、能力、欲望等,並把對自己的正確認識作為在職場奮鬥和追求之中,決定了你之後是否能取得成功,能否獲得較好的生活質量和能否實現人生價值。

是的,隻有正確認識了你自己,並加以引導,才能成就一個更強大的自己。

認識你自己

在哈佛商學院的情商課堂中,有一位教授每次開始講第一節課,都會先跟學生們講一個古希臘的神話故事——斯芬克斯之謎:

庇比斯城的人民得罪了天神,天神十分惱怒,就降下一個名叫斯芬克斯的女妖怪來懲罰庇比斯城的人民。斯芬克斯獅身人麵,上半身是一個美女,下半身卻是獅子,她的背後還長著翅膀。她就蹲在庇比斯城必經的道路上,向庇比斯的過路人講一個謎語,如果過路人猜不出來就要被吃掉:“是什麼東西在早晨的時候用四隻腳走路,中午的時候用兩隻腳走路,而晚上的時候卻用三隻腳走路,而且當這個生物腳最多的時候,正是他的力量最弱、速度最慢的時候?”麵對這個深奧費解的謎語,過路的行人沒有一個能猜中的,全都被吃掉了。

這時,一個聰明又勇敢的叫俄狄浦斯的年輕人聽說了這件事情,主動要求會見女妖。見到了斯芬克斯之後,俄狄浦斯回答道:“這個謎語的謎底是人。如果把人的一生濃縮為一天,那麼在早晨的時候,他還是個嬰兒,用四肢爬行;而到了中午,他就長成了一個壯年人,可以用兩隻腳走路;而到了人生的晚上,他已經變成了一個老年人,需要借助一根拐杖行走,所以是三隻腳。”俄狄浦斯答對了,斯芬克斯也因為羞愧墜崖而死。

每當講到這裏,教授就會感慨地說:“‘斯芬克斯之謎’對今天的人們來說已經不再是難題了,可是人還是最難了解自己。因為人是很難看清自己的,所謂‘當局者迷’。可是隻有真正地了解自我,了解自己的能力和缺陷所在,了解自己內心對於生活和事業的真正的需求與渴望,才能在人生的路途中明確自己的方向,領悟生命的要義,感受生活的真諦。人生的路崎嶇坎坷,沒有人能夠一帆風順,也隻有認清了自己,才能在麵對挫折和委屈的時候,忍耐下去,不覺得懊悔,活出自我。”

教授告訴學生們,如果一個人想在一生中有所建樹,首先就要好好地了解自己。人最難了解,最難戰勝的對手永遠是自己,如果你能認識自己,你就能變得非常強大,充滿正能量。

事實上,很多上過哈佛情感課程的年輕人,後來在社會上都很有成就,據他們回憶,這與教授提醒和要求他們清楚地認識自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正確地認識自己,包括認識生理上的自己、心理上的自己和社會中的自己,為自己找到準確的自我定位。然後從自我的定位出發,在生命的旅途中,找尋自己的方向和適合的東西,這樣才能在麵對一次次選擇的時候,做出正確的判斷,做出最佳的自己。

找準定位,變得更強大

一個人同時養了一隻猴子和一頭毛驢。有一天,小猴子玩得很高興,在主人家的屋頂上蹦蹦跳跳,顯得很是活潑可愛,主人一家被逗得很開心,紛紛誇獎猴子的聰明靈巧。毛驢看到了這一場景,很羨慕,也笨拙地爬上主人的房頂,可是還沒等它跳一下,主人家的房頂就已經被毛驢踩壞了。主人十分生氣,不但把毛驢趕了下去,還狠狠地用皮鞭抽了它一頓。被打的毛驢感到十分委屈:“為什麼我和猴子做了同樣的事情,猴子能受到誇獎,而我卻受到了鞭笞?”

故事中的毛驢並非一無是處,事實上,如果它沒有選擇像猴子一樣在屋頂上表演雜技,而是在磨坊裏安心地幹它的活,也是能獲得主人發自內心的讚賞的。這都是因為毛驢沒有正確地認識自己,找準自己定位的緣故。而很多人的失敗不是因為缺少努力,而是像故事裏的毛驢這樣,認不清自己的缺點和優點,找不準自己的定位,在錯的路上走了很久終於導致失敗。

那麼怎樣才能更深刻地認識自己呢?從哈佛讀書回來的一個學生講述了老師教授的這樣的方法:拿出一張紙,將自己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身體狀態、家庭背景、理想目標、特長、缺陷、朋友社交關係、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目前需要做什麼、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和想做什麼,列一個詳細的表格,在認真地思考和仔細地分析過後,詳細地填寫,對自己做出盡量全麵和詳細的評估,然後確定自己將要努力和發展的方向。在之後的職業生涯中,按照表格上的內容,隨時提醒自己,糾正自己的偏差。當然這個表格裏的內容不會是一成不變的,它可以隨著你自身的變化而發生改變,重要的是在你的成長過程中,要不停地問自己:“我是誰?我要做什麼?我適合做什麼?我不適合做什麼?我想做什麼?”用清楚的答案指引自己前進。這裏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選擇將來要從事的事業,不能隻按照自己想做什麼做選擇,還要看自己適合做什麼,比如一個身高比較矮的人想成為籃球明星是不太現實的,而一個啞巴是不能成為歌唱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