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2013年10月3日(1 / 1)

我辭掉了工作,換了手機號,新號碼隻有小文和個別朋友知道,我也很少跟她們聯係,偶爾彙報一下情況就要惹來小文一頓臭罵,氣得我索性每個月固定時間給她打電話報備。

宅在家陪了爸媽幾個月,突然意識到如果再不出去找工作,要成了啃老族不說,還會胖成一坨熊。於是我重操舊業,去老爸朋友的婚慶公司試試,沒想到相當上手,“婚禮策劃”便成了我的新工作。

就這樣,我在家鄉又開始了新生活。

沒了孟雲,沒了小文,沒了酒店的同事們……但卻有了新朋友、新工作,還有高中時的老同學,更重要的是,有爸媽在身邊。平時還是朝九晚五地上班,晚上回家就窩在沙發上跟老兩口吃水果看電視,偶爾拖著已經被媽喂成了一坨熊的老爸出去跑步,周末跟朋友逛一上午中央大街,什麼都不買,隻買一根馬迭爾冰棍吃……這平淡卻不乏趣味的日子一天天流逝,直到又一個夏天開始,這兒顯露出與北京完全不同的模樣,我走在哈爾濱朗朗藍天和熱辣的日光下,漸漸的,隻有偶爾才會想起,我離開北京,離開孟雲,已經很久了。

我再度從失戀中活過來,而且活得相當不錯。事實證明,誰離開了誰活不了呢?所以回想當時的撕心裂肺哭天喊地轟轟烈烈,真是毫無意義,隻徒增羞愧罷了。

有時候還會發神經地問問老爸,“你覺得跟老媽結婚這麼多年,恩愛的秘訣是什麼呀?”這個東北漢子全然沒有張太的細膩聰慧,邊削土豆邊粗聲粗氣地說:“什麼秘訣,湊合過唄!”我笑他妻管嚴,當著媽的麵就不敢這麼說,心裏卻漸漸對他的話有了新的領悟。

小時候他一直告訴我的女孩子應該“自愛”是沒錯的,就像張太對我說要“信任自己”一樣,“自愛”便是“愛自己”。在與孟雲的關係裏,我花光了心思去揣測他的情緒、回避他的怒點,認為有些問題無需在乎就不要惹是生非,最後導致所有不滿都由自己來吞,卻忘記了兩個人之間最重要的是互相溝通共同承擔……而最糟糕的是,我太過高估自己的心理承受力,我隻記得拚命忍下,卻不記得到底能消化多少,最終導致矛盾爆發時,我全盤崩潰,毫無緩和的餘地。

我發現自己離“外柔內剛”還是有很遠的距離。

但所幸我還在“成長”。在離開北京的一年裏,我跟著婚慶公司忙忙碌碌,見過很多新人,策劃過很多婚禮,又長了好多見識……從前在酒店隻是幫著婚慶公司裝飾禮堂,本以為不過是掛掛紗幔擺擺花之類的力氣活,深入接觸後才發現,原來看似簡單的事其實需要好多工夫:紗幔的長短寬度影響美感、花朵什麼時候訂購才能在當天保持最新鮮綻放的狀態……我忙著加班記錄數據安排時間時,常想起張太的那些嘮叨,原以為婚姻與愛情的維持憑的是心意,靠的是感覺,她的話曾被我當做無用說教。現在才懂得,就像是裝修禮堂一樣,那些安穩美好的婚姻與愛情,外人看似平常,但其中包含著兩個人用盡心力的維護與努力。

就這樣心態慢慢平和下來,再想起孟雲時,不再是滿腹心酸委屈。我高興地發現自己開始變得堅強,至少當有親戚朋友說到戀愛結婚的問題,我不再像從前表麵淡然無恙,內心卻開始自我質疑。

離開孟雲半年後的某一天,我在收拾東西時,忽然從舊包包的隔袋裏發現了一顆黯淡的星星。我盯著那顆星星好久,才想起它曾經貼在我獨居房子的天花板上,我在離開前將它摘下,放到包包裏,就此忘記……而它的再次出現,讓我想起在那個房子裏的好多記憶。

那是還沒遇到孟雲之前,我孤身一人,每天在空蕩蕩的房間裏給自己煮碗麵,看著對麵樓一家家的燈火,過著乏味、寂寞、無趣的日子……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孟雲。他救我出來,將我帶到了一個新的家裏,從那開始我的身邊有了溫度,無論有什麼事都會有人幫我一起承擔。

因為他在,我不再孤單。因為他離開,讓我發現自己盡管已經二十八高齡,在感情裏還像個孩子。

但現在的我可以很坦然地接受現實,“是啊,二十八歲了,還沒有男朋友,也不怎麼著急。”

因為我知道,我曾毫無保留地愛過,也被愛過。我隻待整理好心情重新啟航,無論下一任是誰,都能以更好、更堅強的姿態麵對愛情。

所以謝謝你,我的前任,謝謝你讓我“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