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宿命,一段奇緣,一個人,等一個江湖。
眼前是上海的繁華,身後是塵世的迷茫。
孔家弄裏的一勺光線是一池凝聚的時光,有一個女孩在這裏出生,留下一抹淡挫的憂傷。誰也不知道她的前生與來世,隻是今生今世,她過得風雨飄搖,幾處繁花開了又敗,匆匆忙忙,隻留她在這世上孤單成霜。
開始的開始,遙岑遠目,水隨天去,一切平靜得如黎明前浩瀚的海麵,她的故事也剛剛開始。
陸小曼是在父母的庇佑下無憂慮地成長,小曼是父母眼中的寶、掌中的明珠。上天對她如此厚愛,不僅賜予她絕代的容顏,還有聰穎的天資和優良的家族背景。
人說有其母必有其女,陸小曼的母親吳曼華也是一代佳人,顯赫的家族背景讓吳曼華的一生小心翼翼,從《曼華女士小史》這本資料裏發現,她的家人簌六山房主人曾經評價過她說:“生而韶秀曼麗,且聰慧絕倫,妙解音律,笙笛皆其所長,兼工棋,詩詞清麗可誦。”
她經過嚴格的訓練,能歌善舞,能寫會畫,身上有種那個年代獨有的韻味,每一個這樣的名門之子都是這般鍛造而出的,男子能文能武,女子琴棋書畫,陸小曼的母親正是這樣的一位多才多藝的女子。
據說,陸定曾經在貝子貝勒學校擔任過老師,下課後常常將皇族子弟的文章帶回家中批閱,而這其中就有很多都是吳曼華代為批改的。
吳曼華對自己要求盡善盡美,對女兒自然更是如此。她一直充當著陸小曼的啟蒙老師,在管教上,她十分嚴厲,因此,在年幼的陸小曼心中,母親是一個不苟言笑、十分冷峻的人。
陸小曼對母親格外敬畏,但對父親,她則更多一些親近,時常還喜歡和父親撒撒嬌,如果換作是母親的話,她就不敢造次了。吳曼華對陸小曼的影響是終生的。
她教陸小曼禮義廉恥、三綱五常,教她淑女的禮儀和在上流社會經營那些微妙的人際關係,作為嚴母,她要督促女兒學習;作為老師,她親自教女兒畫畫,小曼繪畫的根基就是從母親這裏傳習的,小曼自幼便有這方麵的慧根,但是生性好動,不沉不穩,吳曼華也隻能將一些皮毛教之一二,再深了,小曼便沒有了耐性。
小曼的父親陸定,也是出身於江南的豪門巨族,他是前清的舉人,曾經東渡日本,在早稻田大學攻讀,是後來成為日本名相的伊藤博文先生的得意門生。
曹汝霖、袁觀瀾這些名聲顯赫的人物都是陸定的同班同學,回國後,他本是在北京貝子貝勒學校做一名國文講師,但從師學武,怎麼能安於一方講桌?他心懷遠大的政治抱負,早在日本參加了孫中山的同盟會,回國後又加入了國民黨,後來在北洋政府度支部擔任一職,還擔任過參事、賦稅司長等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