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鎮邦
1996年秋天,我應邀到山東棗莊參加青年作家張繼的作品研討會。會上,見到作為主辦方的《時代文學》雜誌社的主編李廣鼐、當時的編輯現任社長房義經等文友。會議休息期間參觀萬畝石榴園時,李、房同我聊起他們刊物準備辟一推介作家的專欄而討我的主意,我提出請名家寫名家,並在一期中推出一位健在的著名作家,同時請幾位了解他的名作家、名評論家或他的親人一起聚焦式地寫他這一辦法。我當時隻是說說而已,沒想到他們卻當了真。會後他們回到濟南同社長於友發研究後,派房義經、郭牧華專程來京商議請我主持專欄的事。經商定,這一名家寫名家的專欄定名為“名家側影”,當即開始組稿,1997年元旦在《時代文學》推出。我找到當時還健在的汪曾祺先生,請他作為開欄第一位被聚焦描寫的名家,老爺子慨然允諾。於是,“名家側影”在1997年第一期上開了欄。1997年中,共推出汪曾祺、林斤瀾、艾煊、鐵凝、李國文、王蒙等六位名家的專輯。打那以來,這個專欄已不間斷地出了將近十六個年頭,應邀為這個專欄寫作的名家也達數百位。專欄編輯出版時間之長,影響之廣,均為當代文壇所僅見。
“名家側影”之所以能堅持連續編輯出版十六年之久,並產生較大影響,首先是由於《時代文學》雜誌社領導和編輯的重視和支持,雜誌社原社長於友發、原主編兼社長李廣鼐、現主編譚好哲、社長房義經、執行主編黃強,都把這個欄目當作維係雜誌生命的名欄來辦,欄目的責任編輯李春風更是十幾年如一日地為辦好這個欄目付出忘我的勞動,並為辦好它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其次,這個專欄能辦到今天,能有這樣的影響,當然有賴於廣大作家和讀者的關愛和支持,尤其是近百名作為傳主的名家和數百名為專欄撰稿的作家的關愛和支持,沒有他們的關愛和支持,是沒有這個專欄的今天的!因此,借此機會,向支持本專欄的各位文友致以誠摯的謝意。
在這兒,要特別指出的是,這個欄目之所以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和在文壇內外產生一定的影響,還在於它具有以下兩個方麵的潛質。
首先,撰稿人均為文壇名家或傳主的親友,同被寫的傳主關係密切,他們寫出的關於某一名家的創作背後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對於了解被寫名家的創作與生活均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可以滿足一般讀者對著名作家的窺私欲。加之本專欄發表的名家印象記,大都出自名家之手,篇篇堪稱美文,具有獨特的審美意義。諸如汪曾祺先生寫林斤瀾、鐵凝的兩篇文章、女作家張欣與池莉互動的兩篇文章、畢淑敏寫遲子建、遲子建寫劉震雲的兩篇文章,還有王蒙寫宗璞的文章,均可作為美文來讀,讀後令人難以忘卻。至於像範小青的父親範萬鈞寫她的文章,尤鳳偉的妻子寫丈夫的文章,由於占有材料獨特,爆出某些隱私,讀來則別有一番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