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聞外篇 怪談類(24)(1 / 3)

警局裏很安靜,外麵不遠就是海灘。已經快午夜了,遊人們早已安歇,隻有陣陣海浪不斷拍打著沙灘,傳來低沉的轟鳴聲。

我想了想,說:“我認為,對這個案子來講,檢測DNA並不是好辦法。島上遊客很雜,來自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都有,我們不能確定死者來自哪裏,即使測出了死者的DNA,要想與各國警方聯係並進行比對,恐怕也不是短期內能完成的,更何況有很多國家目前還沒有DNA數據庫。”

【偵探小百科】DNA數據庫:DNA是組成生物基因的材料。像人的指紋一樣,人的DNA也具有唯一性,因此世界很多國家都建立了DNA數據庫。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法醫科學國家DNA數據庫的。據稱,根據數據庫中的數據,每周都能比對出大約800個犯罪嫌疑人。中國也建立了自己的DNA數據庫,目前已經有約1000萬份數據。

“那怎麼辦呢?”李警長一時有點束手無策。

“先讓我們看看屍體吧。”我對警長提出了請求。一轉身,我發現安仔正皺著眉頭若有所思,直到KK拍拍他的肩膀,他才回過神來。

我們來到存放屍體的房間。掀開蓋在屍體上的白布,我皺起了眉頭:被害人的屍體已經被燒焦了,麵目全非。KK上前查看,想從屍體上找到殘存的線索。安仔卻仍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我走近他,低聲問道:“是不是發現了什麼異常?”

安仔搖搖頭,悄悄對我說:“什麼也沒發現,但是我覺得這裏的島民都很奇怪,穿著打扮都像海盜似的,有種裝神弄鬼的感覺。小D探長,這具屍體被燒焦,會不會是有人在舉行什麼奇怪的儀式?”

我沉思片刻,聳聳肩:“誰知道呢,瞎猜是沒有用的。當務之急是趕快找到線索,解開所有的疑問。記住,凶手隱藏得再好,也逃不過法律的眼睛。”*

3

雖然屍體被燒得焦黑,所幸顱骨並沒有損壞。因此,我建議李警長對屍體進行顱骨複原,這項技術可以複原出死者生前的相貌,以此來確認死者的身份,這比起大海撈針般地對比DNA要容易得多。

【刑偵培訓課】顱骨複原

顱骨複原技術己經有100多年的曆史了。德國萊比錫市有一座古老的聖約翰教堂,世界著名音樂家巴赫就葬在這座教堂的墓地裏。1895年,教堂準備擴建,巴赫的墓不得不遷走。可由於墓地裏墓穴密集,棺木損壞,許多白骨混在一起,根本辨認不出巴赫的遺骸。解剖學教授希斯和雕塑家瑟夫內尋遍了墓地,找到了一個他們認為可能是巴赫的顱骨。但是誰能證明呢?於是他們想了個辦法,運用顱骨複原技術進行了頭麵部複原,最終確認了巴赫的遺骸。這是顱骨複原技術的第一次成功應用。

人的頭麵部,由顱骨和包裹著它的皮膚、肌肉、毛發等組成,顱骨各部位的形態和結構,決定了人的麵部和五官的模樣,比如眼睛的大小、鼻梁、額頭的高低、下巴的樣子。一個人的外形無論怎樣變化,都不可能改變骨骼的基本特征。因此,可以根據顱骨的特征,重建人生前的相貌。這就是顱骨複原技術。

傳統顱骨複原,先要翻製出顱骨的石膏模型,再用橡皮泥模擬肌肉等軟組織,粘貼到石膏模型上,塑造出人頭部的基本輪廓。然後再根據顱骨特征和解剖關係,塑造出人的眼睛、鼻子、嘴巴,甚至眉毛、頭發等細節,最後複原出死者的相貌。

現代顱骨複原已經引入了計算機技術,是將無名顱骨放在專用設備內進行激光掃描,在電腦中形成顱骨的三維圖像。再根據顱骨的寬、高、眼眶內外間距等數據,通過計算機,並配合經驗豐富的專家,給顱骨“配上”皮膚和毛發,還原出死者生前的相貌。

李警長覺得有道理,可卻犯了難:“我們這座小島上,並沒有顱骨複原的儀器和專家啊。”

“小D探長有一個朋友,做這項複原工作很在行,把他請來不就行了?”安仔說完,徑自拿起手機撥通了華博士的電話。

在等待華博士期間,我們又勘查了發現屍體的小公園。結果令人失望,因為島上的遊客太多,這件殺人案又引起了所有人的關注,所以現場已經被破壞得不成樣子了。

僅僅一天之後,我的老朋友——華博士就出現在我們麵前。

“真夠神通廣大的!”我拍了拍他的肩膀,指著他帶來的那堆儀器,說,“就差把你的工作室全搬來了。”

他得意地晃晃腦袋,換上白大褂,立即開始了工作。

華博士首先打開盧馬燈,對屍體進行了細致的檢查。咦,這是什麼?屍體的指縫中,露出了一個奇怪的東西。華博士小心地用鑷子把它取了出來,竟然是一小塊骨頭。

【偵探小百科】盧馬燈:一種光強度極高的燈。白天在戶外,它能使現場更加清楚;夜間或者在室內,它發出的光強度甚至可以超過陽光,能照亮現場的一切細微物體。

“這不像是屍體本身的骨頭,而且這骨頭看著有年頭了。”KK的觀察能力向來不俗。

“哇,好可怕!難道真的是有人在進行什麼邪惡的儀式嗎?這裏過去應該有不少海盜出沒,據說海盜懲罰叛徒的手段非常毒辣。我越來越覺得這是海盜的後代所為了。”安仔忍不住把剛才心裏嘀咕的想法說了出來。

我仔細觀察著那塊已經被放進玻璃瓶裏的骨頭,覺得這倒是個意外的發現。弄清這塊骨頭的來源,也許對偵破此案會大有幫助。

因為死者的顱骨比較完整,所以複原工作非常順利,很快就複原出了死者的麵貌。華博士拿著複原的照片歎息道:“好帥的小夥子,真可惜了!”

“好了,先喘口氣,潤潤嗓子。”我接過照片,順手遞給華博士一杯咖啡,“抓緊檢驗那塊骨頭,我覺得它不同尋常。”

“跟你幹活,就像屁股後麵跟著個催命鬼。”華博士歎了口氣,接過瓶子,眼睛半眯起來:“看上去,這塊骨頭的年代很久了。如果有曆史學家幫忙,鑒定起來會更快。”

我問李警長,島上有沒有熟悉曆史的專家。警長想了想,說:“海盜博物館的館長洛瑞是位曆史學家。”

哦,是那位幽默風趣、能言善講的館長。李警長的反應還是蠻快的:“小陳,騎上我的摩托車,趕快去博物館找洛瑞館長,就說李警長有請。”*

4

利用複原像,我們很快查出死者是G省的探寶者馬林。李警長動作很迅速,查清了馬林的底細:“半年前,馬林和同伴王山、沈一桐一起來到島上尋寶,但迄今為止,沒有什麼大的發現。據馬林的同伴王山說,為了尋寶,三人的投資已經超過百萬,馬林負擔不起,希望退出。因此幾天前他們發生了一次激烈的爭吵,馬林憤然離去。”

“這兩人有重大嫌疑。”我摸了摸下巴,“KK,你配合警員,把王山和沈一桐帶過來。安仔,立刻聯絡華博士,問一下那塊骨頭的情況。”

不一會兒,安仔的消息來了:“小D探長,華博士說,在馬林指縫裏發現的那塊骨頭,經過碳-14檢測,確定年代約為300年前。依我看,那應該是海盜的骨頭。一定是馬林發現了海盜寶藏,他的同伴起了貪財之心,殺了馬林,把原該屬於他的那份寶貝瓜分了!”

【偵探小百科】碳14檢測:碳14是一種放射性元素,它每隔5730年衰變一半。無論動物或植物活著的時候,因為可以不斷從自然界吸收,所以體內的碳14含量可以大致維持不變,而死後體內的碳14便開始減少。因此可以利用檢測屍體或骨骼內碳14含量的方法,來估計某種生物生存的時代。據測算,生物體活著時,體內的每克碳含有大約500億個碳14原子,每分鍾大約有10個碳14原子衰變。

見到王山和沈一桐的時候,我們都明白了,尋寶真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王山的胡子長到了胸口,沈一桐的頭發亂糟糟的,兩人的衣服髒兮兮的,簡直像街頭的流浪漢。

“馬林是你們殺的嗎?”趁他們還沒有心理準備,我劈頭蓋臉地發問。

“馬林死了?”兩人的表情大變,幾乎異口同聲地問出這句話。

“天哪,究竟是怎麼回事?”王山結結巴巴地說,“我們倆一直在洞裏挖掘,已經好幾天沒有見過馬林了!”

“洞裏?什麼洞?帶我去看看。”我說。

在一個亂糟糟的發掘現場,王山指給我們看一個深洞。他說,在島上的這半年,他們幾乎挖遍了整座小島,但一無所獲,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眼前的這個深洞了。沈一桐也插嘴說,最近幾天他倆一直在洞裏挖掘和搜尋,根本沒見著馬林。

不管他倆說的是真是假,都必須進洞去看看。於是,KK和兩名警員帶著沈一桐在前麵開路,王山和我們一行人緊隨其後。洞裏很黑,大家借著兩盞頭燈的光小心翼翼地前進。

王山忽然放慢了腳步,湊近我吞吞吐吐地問:“問您個問題。我和沈一桐挖這個洞花了不少的時間和精力,如果以後在洞裏發現了寶藏,在能證明我們無罪的情況下,這寶藏能不能還歸我們所有啊?”

“是是是,這可是個大事,警官,那可是我們辛苦得來的啊!”走在前麵的沈一桐聽到了,回過頭來大聲附和著。

“如果你們無罪,警方當然不會要你們的寶貝!”李警長高聲說完,又輕輕嘀咕了一句,“這種鬼地方,有寶貝才怪。”

走在前麵的一個警員忽然被什麼東西絆了一下,他罵了一句,剛想接著走,突然緊盯著地麵,大聲喊道:“李警長,小D探長,這裏、這裏好像有一些奇怪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