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學名】對開蕨
【科別】Aspleniaceae鐵角蕨科
【瀕危類別】稀有【保護級別】2級
【現狀】僅存於吉林長白山南麓和西側,分布星散
【分布省縣】吉林長白朝鮮族自治縣,集安,撫鬆,樺甸
【分布描述】蘇聯,朝鮮,日本
【氣候類型】溫涼,潮濕
【年降水量】946【土壤PH值】酸性
【土壤類型】暗棕色森林土
【生態特征】山地落葉闊葉林下的腐殖質層中,喜陰濕
【科研價值】填補了地理分布上的空白,對植物地理學\植物區係學的研究有價值
【經濟價值】觀賞植物
【保護措施】保護產地,摸清現存數量,栽入保護區內
【繁殖方式】孢子\分生繁殖
【光葉蕨】
【學名】CystoathyriumchinenseChing
【中文學名】光葉蕨
【科別】Athyriaceae蹄蓋蕨科
【瀕危類別】瀕危【保護級別】2級
【現狀】因森林采伐,生境改變,數量極少,瀕臨滅絕
【分布省縣】四川天全二郎山鴛鴦岩至團牛坪
【氣候類型】終年潮濕多霧,雨水多,日照少
【年降水量】1800-2000
【土壤PH值】4.5-5.5
【土壤類型】山地黃壤及山地黃棕壤
八錦良人14:14:33
【地形特征】四川盆地西緣山地
【生態特征】陰坡林下
【群落特征】亞熱帶山地常綠與落葉闊葉混交林
【伴生種】包槲柯LithocarpuscleistocarpusRehd.etWils.扁刺錐CastanopsisplatyacanthaRehd.etWils.珙桐DavidiainvolucrataBaillon香樺BetulainsignisFranch.糙皮樺BetulautilisD.Don
【花期】7-8
【果期】9
【科研價值】對研究蕨類植物雜交和該科的係統發育有價值
【保護措施】保護原產地,設法人工栽培繁殖
【繁殖方式】分株或孢子繁殖
【桫欏】
【學名】Alsophilaspinulosa(Wall.exHook.)Tryon
【中文學名】桫欏
【科別】Cyatheaceae桫欏科
【瀕危類別】漸危【保護級別】1級
【現狀】因森林植被覆蓋麵積縮小,生境幹燥,加之砍伐莖幹作藥和栽培附生蘭類,植株日益減少
【分布省縣】福建福州,安溪;台灣台北;廣東連山,新興;海南瓊中;廣西龍勝;貴州冊亨,赤水;雲南廣南,貢山;四川合江,邛崍;西藏墨脫
【分布描述】福建東南部,南部;廣東北部;南部;貴州南部,北部;雲南東南部,西部;四川南部,中部;西藏東南部,尼泊爾,錫金,不丹,印度,緬甸,泰國,越南,菲律賓,日本南部
【氣候類型】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冬暖,春早,夏熱,秋雨,濕度大,雲霧多,日照少,幹濕季節明顯
【土壤PH值】酸性
【地形特征】山溝潮濕坡地
【生態特征】溪邊陽光充足地或林緣灌叢中
【群落特征】數十株或成百株構成優勢群落
【花期】【果期】
【科研價值】是研究物種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分布關係的理想對象
【經濟價值】供觀賞
【保護措施】以四川為重點保護區,進行繁殖研究,擴大分布麵積
【繁殖方式】組織培養法
【栽培要求】適於透氣透水好的肥沃砂壤
【筆筒樹】
【學名】Sphaeropterislepifera(Hook.)Tryon
【中文學名】筆筒樹
【科別】Cyatheaceae桫欏科
【瀕危類別】稀有
【保護級別】2級
【現狀】原僅存於台灣,廈門大學自來水池附近的山溝有一株,生境不隱蔽,易遭破壞,林下不見幼苗幼株
【分布省縣】台灣台北,宜蘭,桃園,南投,花蓮,屏東,台東;福建廈門
【分布描述】廈門大學自來水池附近的山溝,菲律賓,日本
【氣候類型】春季多陰雨,夏季常有台風和暴雨,秋冬季多晴少雨,生境幹旱
【地形特征】山溝,坡向南偏西,坡度15
【生態特征】空氣濕度大,土地濕潤的環境
【群落特征】闊葉林下墓地,被雨水侵蝕的深溝中,高約15米,覆蓋度70%
【伴生種】台灣相思AcaciaconfusaMerr.
【花期】4,10
【科研價值】對研究大陸與台灣植物區係的關係有意義
【經濟價值】園藝觀賞植物
【保護措施】觀察發育周期情況,測定各項生態因子指標,擴大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