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明日落紅應滿徑(2)(1 / 2)

人生的緣分,就像是一盞茶,瞬間就由暖轉涼,由濃到淡,亦可以一飲而盡。再來回味,隻有縈繞在嘴裏的淡淡餘香,低訴那段緣起的從前。所以,張先的心情,我能理解。那麼多的妻妾,自是有無數的聚合。無論多麼相愛,也不能永遠偕老。就像是春辰,多少人都希望在此間徜徉,留住姹紫嫣紅的美好。以為這樣,年華也會忘記更換,讓相愛的人,可以攜手,不用分離。

可是,總會有一種單純的綠意,取代花的顏色。那些人麵桃花初相逢,被封存在記憶的書中,在無事時,閑翻幾頁,聞著淡淡的墨香,細細咀嚼,又是另一番滋味。如果說花開是一種溫暖的幸福,那麼花落應該是一種惆悵的感動。既知春去,會有春回,又何必執著於虛妄的等待。既知流年逝去,不能往返,又何必隻抓住往事那一小段殘缺的影子,而辜負以後那一大段美好的時光。人和人之間,習慣了隔著一段距離相看,到最後,成了陌路,也不會有太多的傷感。

窗外的雨,一直在下,我讀張先的詞,聞到他壺中老酒濃鬱的芳香。那是他用落英釀製的美酒,飲下去,便擁有了整個春天。其實春天早已遠去,可我卻相信,明日落紅應滿徑……偶然間,不知在哪裏看到這麼一句話:讀喜歡的書,愛喜歡的人。就是如此簡潔,就像是午後閑窗下,剛剛繡好的幽蘭,幾片葉,三兩朵花,甚至連顏色都沒有。又像是伏在桌案上,打了個盹兒,做了一簾清夢,夢裏的情景是什麼,一點模糊的印象都沒留下。

讀宋詞總是會這樣,讀到喜歡的句子,就像是做了一場夢,夢裏你可以四季更替,日月顛倒。可以全然不必在乎,你身處何方,春秋幾度,是榮是辱。因為,書中的錦句名詞,會讓你翩然入境,時而在江南落了滿身的花雨,時而又在塞外看過一場硝煙。此時看到籬院春花,彼時又見樓台秋月。詞中之滿身花雨又歸來南歌子 田為夢怕愁時斷,春從醉裏回。淒涼懷抱向誰開?些子清明時候被鶯催。

柳外都成絮,欄邊半是苔。多情簾燕獨徘徊,依舊滿身花雨又歸來。

意,句中之意,作者所處的自然環境,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這一切,所延伸出來的,令人心動的美麗。像是一場碧水無涯的癡情相遇,震撼滋潤著在塵世中漸次蒼白的靈魂。

邂逅這首《南歌子》就如同邂逅一場溫潤的春雨,沒有一見驚心的觸動,卻有一種前世已相識的纏綿,還有一種恍惚如醉的清新。不知是誰在低吟:在花間盛一壇春雨,且好生收藏著,待到佳人歸來,一起剪燭煮茗。對,就是這般感覺,讀這首詞,就像是開啟一壇經年的春雨,在閑窗下,挑燭烹煮一壺純淨的綠意。添了些相思的花瓣,放了點青春的夢想和時光的芬芳,調和在一起,便成了讓我們舍棄不下的味道。

你我是看客,被帶入這樣的場景裏。像是一場戲,演員已經更換了戲服,隱沒在茫茫夜色裏,而我們,還佇立在台下,思索著戲中的情節,為什麼能這樣打動心腸。別人輕巧地退出,自己卻開始描上濃墨重彩,披了戲子的裝扮,導演著未了的結局。這就是文字,帶著某種無法言喻的魅力,與參透不了的玄機。

寫這首《南歌子》的詞人叫田為,一個在宋朝詞壇上, 並不風流、並不出眾的人物。

在星羅棋布的宋時天空, 又有多少人, 可以光芒萬丈到讓群星失燦?能夠在萬星叢中,出類拔萃的人,寥寥無幾。許多人,遵循著星相的排列,做自己獨立的那顆星子,也許光芒微弱,卻依舊可以照亮行人的路。喜歡一首詞,不需要知道詞人的背景,就像喜歡一個人,不需要任何的緣由。

曆史上是這麼記載田為的。田為,生卒年不詳。字不伐,籍裏無考。善琵琶,通音律。政和末,充大晟府典樂。宣和元年(1119年)罷典樂,為樂令。《全宋詞》存詞六首,有《芊嘔集》。田為才思與萬俟詠抗行,詞善寫人意中事,雜以俗言俚語,曲盡要妙。嚐出含三個詞牌的聯語“玉蝴蝶戀花心動”,天下無能對者。多麼簡潔的一生,就像他的詞,因為稀少,更讓人珍惜。

“夢怕愁時斷,春從醉裏回。”他每日昏昏求醉,忘記了年光幾何,因害怕夢醒了,愁也隨之醒來。可春光,卻還是在醉夢裏,悄悄地回來。他睜開眼的時候,看到的是陽春三月,煙景無限。茫然間,發出感歎:“淒涼懷抱向誰開?”可見他心中的孤獨寥落,明媚的春光,品到的卻是淒涼的況味。心中的話語,無法傾訴,亦找不到那個可以傾訴的人。時過境遷,我們真的不知道,田為究竟為了哪個紅顏,如此愁悶難解,為了誰,如此醉生夢死。但我們知道,有一個女子,占據了他寬闊如海、狹窄似井的心靈。我們所能看到的,也隻是一個男子,被命定的機緣左右,束手無策的時候,隻求一醉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