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個井大道有二,均可趨省城。其一為餘等明日所經。其一即:西行三十二裏,東鹽池。西南五十裏,惠井子[今新疆哈密市西北接鄯善縣界的灰井子溝]。又五十裏,西鹽池[今新疆鄯善縣東北接哈密市界的西鹽池]。西行一百零六裏,土墩子[今新疆鄯善縣東北的四十裏大墩]。又三十四裏,齊克塔木,或作七克騰木。西南行,九十裏,鄯善縣,亦稱辟展。又西行,六十三裏,連本齊,亦名連木沁[今新疆鄯善縣西的連木沁鎮]。又西行,七十裏,勝金口[即今新疆吐魯番市東北的勝金鄉]。西行,七十五裏,吐魯番縣[1985年撤縣建市]。又西行五十二裏,蘆溝驛。又西行四十六裏,頭道河[即今新疆吐魯番市西北的頭道河]。十八裏,三角泉。四十裏,白楊河[在今新疆吐魯番市西北,接烏魯木齊市和托克遜縣界]。北過齊克達阪,六十四裏,達阪城[即今新疆烏魯木齊縣東南144裏的達阪城鎮,為天山南北門戶]。西北八十裏,柴鄂博[今新疆烏魯木齊縣東南的柴窩堡]。北行,九十五裏,至迪化,即新疆省城。此道俗稱南路。餘等擬行之道為北路。北路較短,而冬令不能行,以大雪封天山也。南路各站距離較長,而道坦平,又以在天山之南,氣候溫和,故行者多取之。
四月二十二日 晴
晚發七個井,次早抵頭水[在今新疆木壘縣東,接哈密市和巴裏坤縣界],計行六十裏。今日向西北行,有分路碑:“西行往吐魯番,西北往古城[即今新疆奇台縣駐地奇台鎮]”。均係往省城者,餘等即取古城一道也。三十裏,至山口。坐車中,但覺忽東忽西,左傾右欹,西傍危岩,道路逼狹。夜半遇險,車幾傾陷,聳身下車,覺冷風砭肌,有如嚴冬。同時又見山上層冰欲墜,狀至森怖,無怪冬令行者,經此輒被凍死也。六十裏,至頭水,入木壘河分縣界。
頭水車店二,舊駐兵一棚,今無。此道九月下雪,十一月起車不能通行,直至次年二月始開凍,三月初始通車。郵差騎馬則終歲行之,取其捷也,然亦勞苦甚矣。柴草取自北山八九十裏,糧食來自木壘河,至冬令均須將此二物預為之備,否則臨時必至凍餓以死也。
今早車抵站後,急馳馬至昨晚遇險處,不見有層冰,疑係月色射照岩石所致。岩石多花崗岩,有色如縱剖之核桃形者,殊覺奇觀。凡行遠道者,於坐車必須格外注意。車夫雖操客人生命之權,然殊不留意,餘夜行眼未嚐閉,蓋以此也。
四月二十三日 晴 早華氏三十八度。午華氏五十度
午後發頭水,次早抵大石頭[即今新疆木壘縣東150裏大石頭鄉的大石頭],計行六十裏。今日向西偏北行,五裏,上坡入高原,見四圍盡是石山環繞。數裏下斜坡,又數裏登高坡,俗稱對頭坡。達坡頂,地勢益高。又數裏下長坡,入溝,道旁有車店一,即色必口[今新疆木壘縣大石鄉東30裏的色必口]也。東通鎮西大道,西達古城,白頭水至此,計行三十裏。再行前進,十五裏,小石頭。十五裏,大石頭,住。
大石頭有車店二,小店三,卡兵數名,西北有武廟一所。北有山溝,長四十裏,有泉下流至店前,又折西灌溉田地,溝內有莊民數戶。溝盡,再進數十裏,即為蒙古及哈薩克遊牧之處。今日道路由色必口以東,多硬沙地,車行甚穩,其西則多頑石當道,車擺甚。
四月二十四日 晴早華氏四十二度。午華氏五十八度
午發大石頭,夜宿三個泉[即今新疆木壘縣東68裏的三個泉子],計行八十五裏。今日向西行。數裏,見山穀中有莊戶,山間牛馬成群。聞塔城及阿爾泰之哈薩克,近年因避官差繁重,多避來省城,求歸楊省長管轄。楊令散居大石頭南北山間,而收其草頭稅,所見牛馬,即係此輩牧放也。二十裏,出山口。自七個井進山口以來,至是始行出口,蓋自天山南路穿越天山而抵北路矣。始則北望天山,茲則轉眼南望矣。其氣勢雄偉,猶如萬仞崇墉,北麵一片戈壁,直至白塔山為止,廣闊不下數百裏也。
山口有木碑揭示:“左至小南路,右至三個泉。”小南路者,即經吐魯番至省城之一路。謂之小者,係對於阿克蘇、喀什之南路而言,其實吐魯番亦天山南路也。又十裏,三十裏墩,土屋無人,一墩屹立。十裏,沙河,即烏浪烏蘇。有店一,無井,飲雪水。過此,大車屢升降坑坎,小石當道,顛搖異常,此身猶如珠跳玉盤,酸痛不可言狀。四十五裏,三個泉,即阿克他斯,住。有官店一,小店四。東麵沙岡有武廟,其下有營盤,前駐哨官,今移駐大石頭。本站周圍皆牧地,所需木柴自二十裏外運來,草及糧食自木壘河運來。
三個泉有支路:西南二十裏,木家地溝。入山口,過達阪,入鄯善界。九十裏,高泉。東南行,一百四十裏,尖泉。又東南行,八十裏,七克騰木。西南九十裏,鄯善縣。又由沙河站向南行,亦會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