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三部曲《誰的國家誰的家》(簡稱《誰》)的第二部。第一部是《誰的國家誰的家之非常諜戰1931~1934》。名字挺長吧,而比名字更長的是內容。這套諜戰小說從1931年講到1945年,第三部正在創作。此後還會有後傳(1946~1949),以及後後傳(1950~1979),堪稱諜戰的史詩。
從影視的角度說,現在諜戰劇很火,無論年代戲還是現代戲。以後它還會繼續火,這是個極富魅力的類型。從中國第一部電視連續劇《敵營十八年》就可看出潛伏式諜戰有著怎樣的生命力以及何以延綿至今。
本作之所以叫“誰的國家誰的家”,是為超越信仰之爭,還原人性之本。為寫出不一般的諜戰,《誰》突破以往諜戰題材作品那種福爾摩斯式封閉係統,不再局限於一個封閉的單位(諸如保密局、軍統局天津站)或一個封閉的城市,而有了廣袤維度。它以開放思維看待諜戰,設計出開放係統:國統區與共統區相呼應,諜戰與戰爭相呼應,時代大事件直接嵌入。
而這廣袤維度之一就是將諜戰置於戰爭和政治鬥爭之中,使諜戰更有趣味,不再是簡單情報傳遞或破譯密碼。原本諜戰就不單純,而有著非常多義的能指和所指,《誰》隻是把這些內涵釋放出來而已。
維度之二是對國共特工叛徒的描寫,這在以往諜戰作品裏很罕見。叛徒難,做特工叛徒更難,需時刻提防原來同誌的暗算和現在同誌的白眼。《誰》設計了好幾個性格鮮明的叛徒型人物,初為葉平文(原型顧順章),後為李士群(也是漢奸)。這種人物性格複雜,使二元國共爭鬥陡然深刻,也起到溝通國共及日偽組織的樞紐作用。
維度之三是國共特工合作抗戰。隻有少數諜戰題材小說(如《借槍》)寫到國共合作,而《誰》從敘事之始的1931年就提到“九一八”事變。國共兩黨在顛覆日偽陰謀及暗殺日偽特工上巧妙互援,既合作又鬥爭,為國共諜戰的紅與藍增添奇異色彩。
維度之四是國民黨高層特工的秘史。《誰》寫到了徐恩曾與費麗(原型費俠)的婚姻,還著墨於戴笠與胡蝶的故事,並與諜戰融為一體。
維度之五是反向潛伏。《誰》大量描寫國民黨特務如何打入共產黨內部,無論在國統區還是共統區。
維度之六是日偽與國民政府之間的經濟諜戰,這也是以往諜戰題材小說未涉及的。
《誰》就是這樣一部突破既往的精心之作,既能看到諜戰的倫理,又有許多思想誠意的點滴。而諜戰的韻味,也因此醇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