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話由(1 / 2)

現在才知道93版的包青天有41單元236集,小時到現在一直沒有看全過,重看的時候,忍不住吐槽,習慣性記了下來,想想就把它當成小說發表了。

先簡單介紹下: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官員,以清廉公正聞名於世。仁宗天聖朝進士。累遷監察禦史,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曆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準許解鹽通商買賣。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幸大臣。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曆權知開封府、權禦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裕六年(1061),任樞密副使。

曾任天章閣待製,人稱“包待製”,後為龍圖閣直學士,故後人亦稱“包龍圖”,卒贈禮部尚書,諡孝肅。有《包孝肅公奏議》傳世。

其廉潔公正、不攀附權貴,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文曲星轉世,死後成為地獄第五殿閻羅王。其黑麵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包黑子”、“包黑炭”。包拯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清官。包拯之名,成為清廉的象征。“龍圖包公,生平若何?肺肝冰雪,胸次山河。報國盡忠,臨政無阿。杲杲清名,萬古不磨。”這詩句表達了人民對包拯的讚美。包拯平生整治吏治、注重生產、鞏固國防、舉賢任能、為民請命,頗有政績,是中國曆史上的名臣,傑出的清官代表。《宋史》雲:“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憚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閭裏童稚婦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製’。京師為之語曰‘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舊製,凡訴訟不得徑造庭下。拯開正門,使得進前陳曲直,吏不敢欺。”又說:“拯性峭直,惡吏苛刻,務敦厚”;“與人不苟合,不會偽辭色悅人”,“平居無私書,故人親黨皆絕之”。包拯做過許多有益於百姓平民的好事,“不愛烏紗隻愛民”,贏得了世人的敬仰。宋代以來,關於包拯的口碑、話本小說、戲劇曲藝乃至當代的電影電視就演義了許許多多他清正廉明、剛直不阿的故事,演義的結果,使包公的形象更豐滿,甚至神化、傳奇化。他成了人們寄托、祈望的理想人物。對包拯形象的塑造和傳揚始於其身前。而源於宋代的話本並紅火於元代的包公戲,自明清到近世,不斷發展,推陳出新,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包拯斷案的故事最為精彩,傳播之廣,溶進了人們熾熱的“包公情”。包拯做官以斷獄英明剛直而著稱於世。知廬州時,執法不避親黨。在開封時,開官府正門,使訟者得以直至堂前自訴曲直,杜絕奸吏。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在此電視劇中,包拯是開封府尹,劇中人物:展昭、公孫策、八賢王、王丞相、龐太師。故事是從鍘美案開始。單元目錄第01單元鍘美案001-006(共6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