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登曆130年8月19日,羅登國下任國王即第二王子菲茲拉爾德在王都受到歡迎。
菲茲拉爾德咋了下舌。內心其實連咋舌的力氣都舍不得用了。那圖畫故事的散發果然不是毫無意義的。
——用作煽動民眾的手段。
菲茲拉爾德在羅登其他地域都受到了歡迎。
然而,當他剛穿過王都入口的大門,就遭遇了這種事。
一穿過入口大門,就看到王都的民眾紛紛聚集在這為國民準備的寬廣的廣場上。
很遺憾,他們並非為菲茲拉爾德的歸還感到高興。
畢竟這些王都民眾的手中都拿著武器,而士兵們則正忙著攔住他們。
這種現象隻出現在王都。換言之——唯獨出現在這有可能煽動民眾的媒介被散發的場所。假如煽動得當,令王都民眾都付諸行動,結果就是這樣。
圖畫故事裏描寫了有錢人和窮人的對比。誘導人們去對比貴族與國民的區別。對國民來說,貴族和王族都會被歸入同一類。既然被歸入同一類,想發泄不滿時就會找位居這類人頂點的存在。
頂點雖說是國王,但將菲茲拉爾德誘導為目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於是徹底被掌控於股掌中的民眾聚集了起來。
即便如此,當前聚集於此的民眾說不定比預計應來的數量有所減少。
前提是自己嚐試性吩咐克斯特亞商人翁茲去辦的事確有被付諸實施。
諷刺的是,肩上箭傷的疼痛反倒讓意識依舊能保持清醒。
——眩暈令視野搖晃,全身大量出汗。然而,自己卻不知道毒性症狀究竟進展到了哪種程度。內心不禁後悔,早知如此,還不如仔細觀察卡達利做動物實驗的過程呢。
盧維烏斯所說的怪病症狀是發燒和眩暈嗎?
強忍著沒從馬背上滑落。愛馬在偷襲中死去了。現在騎的是另一匹馬。雖說也是經過訓練的馬匹,但它還沒習慣菲茲拉爾德這個主人。見馬耳朵顯得有些焦躁,伸手撫摸了一下它的頸項。此時,菲茲拉爾德的汗珠滴落了下來。
一滴,兩滴。
雖說症狀的表現速度因人而異,但或許該慶幸自己居然能撐到現在。
「來了!他來了!是王子!」
「——打倒他!通過戰爭賺得財富還瞞著我們的菲茲拉爾德!」
民眾間掀起了陣陣叫喊,人們連呼著打倒他!打倒他!
視野內捕捉到了正騎在馬上努力鎮壓民眾的格澤爾,但眼中格澤爾的身影卻糊成了三重疊影。想必是他為了維持治安,迫不得已才動用了軍隊吧。然而,由於與鎮壓的士兵發生衝突,反而挑起了爭鬥的狂熱,煽風點火地引發了民眾的團結心。
「——都給我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