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南宋寧宗慶元年間(1195~1200年)某個歲末,一個叫張十五的街頭說書藝人痛說靖康年前後的中國曆史故事,言者啼血聞者掩麵,隱居在臨安(杭州)郊外牛家村的水泊梁山好漢之後郭嘯天、楊鐵心請張十五吃飯,地點是在黃藥師的瘸子徒弟開的小酒店裏。
吃的很簡單,燙了兩壺黃酒,擺出一碟蠶豆、一碟鹹花生,一碟豆腐幹,另有三個切開的鹹蛋。
黃酒在江南已經成了一種文化,生女兒時埋下的叫女兒紅,女兒出嫁時挖起開壇。生兒子時埋下的叫狀元紅,兒子高中之後開啟慶賀。如果是在冬天喝黃酒,習慣把黃酒加熱後再喝,在加熱黃酒的時候,可以放點薑或是梅子進去。在三國演義裏就有這麼一個情節,曹操和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兩人把青的還沒有熟的梅子放在黃酒裏,這個我沒有試過,我放在黃酒裏佐味的通常是商店賣的那種加工過酸酸甜甜的話梅。
至於這蠶豆,據說這豆原產裏海南部至非洲北部,很早的時候便從歐洲傳入中國,在中國東南方到處都有種。也有記載說是這豆是當初西漢張騫自西域引入。張騫是個牛人,他在漢朝的時候經過新疆去過中東,他帶回了不少好東西,比如蠶豆、西瓜、胡蘿卜、葡萄酒等。
讓我覺得奇怪的是鹹花生,鹹花生下酒是中國人的最愛。花生名字很多,比如落花生,中國古代有個叫法是千歲子。有本書講漢武帝在某年打敗了南越,南越不是指越南的南越北越,而是指現在中國的廣東、廣西等地,從那裏也就是從中國南方把一些東西引進到了中國北方去。不過,後來有個在杭州當過官的叫範成大的人,這人還出使過金國,去過燕京。他在從廣東去四川的時候,寫下了些文章,提到了花生,他在路上第一次看到吃到花生。也就是說,這個在杭州長大的考取過進士博覽群書走過不少地方的人,以前在杭州根本就沒見過花生。那郭楊兩位大俠要請張十五吃鹹花生,怎麼辦,金大俠送的。
扯遠了,不說吃,還是說回射雕故事。
楊康的父親楊鐵心,使的是楊家槍,自稱是楊家將的後人,楊再興的子孫,可惜的是,曆史上並沒有什麼楊家將,楊家的老令公楊業早年敗仗打的比勝仗多的多,而且節氣極差,但這人最後投宋之後,反倒忠心侍宋了。楊家傳了三代之後,便棄武從文,更沒有什麼楊門女將,十二寡婦出征之類的故事。另外傳說中楊家槍也不是楊業傳下來的,而是南宋紅襖軍頭領老婆楊妙真所創,全名為楊家梨花槍。
實郭靖的父親郭嘯天水泊梁山好漢郭盛的後人,使的是方天戟曆史上還有個牛人使這兵器,那就是三國第一好漢呂布,據說這兵器非常難練。
這會我又看到了這兩種兵器,郭嘯天已經死了,楊鐵心就在麵前。
化名穆易的楊鐵心腰粗膀闊,甚是魁梧,但背脊微駝,兩鬢花白,滿臉皺紋,神色間甚是愁苦,身穿一套粗布棉襖,衣褲上都打了補釘。相形之下,金大俠也安排好了穆念慈的出場,對比強烈,穆妹妹著紅衣,光鮮的很。
“在下姓穆名易,山東人氏。路經貴地,一不求名,二不為利,隻為小女年已及笄,尚未許得婆家。她曾許下一願,不望夫婿富貴,但願是個武藝超群的好漢,因此上鬥膽比武招親。凡年在三十歲以下,尚未娶親,能勝得小女一拳一腳的,在下即將小女許配於他。在下父女兩人,自南至北,經曆七路,隻因成名的豪傑都已婚配,而少年英雄又少肯於下顧,是以始終未得良緣。”楊鐵心的嗓門不小。說到這裏,頓了一頓,又一抱拳:“北京是臥虎藏龍之地,高人俠士必多,在下行事荒唐,請各位多多包涵。”鬱悶,你咋能說北京呢,說燕京不行嘛,叫南京也行,大遼國時曾用過南京這個名字。北京這個名字可是明朝時才有的。鬱悶。
楊鐵心看來賣藝已經多年了,場麵周道,那作拱作揖都是大拜四方。
不求名不為利,不望夫婿寶貴,隻要武藝超群的好漢。這話說的動聽,可在古代素有窮文富武之說,不是有錢人家,根本不可能讓孩子十幾年如一日的去練武呀。練武要請師傅,練武要置辦行頭裝備,那都要錢。練武要強健的身體,身上有肉,要長肉就要吃肉,在豬肉沒有普及的年代,能大量食用的不是雞肉就是羊肉,雞也沒有大規模圈養,羊肉更不是普通人家能吃的起的。沒錢,想練武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