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太陽暖暖的照進蟾光殿,李熙作著每日必做的功課——看折子。雖然隻是太子,但是皇上早已將政務交給他來打理,自己在一邊指教太子。為的是一旦權力交替,太子對政務早已了然於胸,不至於應付不及。
李熙每日忙忙碌碌,看折子,給皇上寫節略;給六部、各省的督撫大人們寫信。別看見了你一幅恭敬謙恭,回到他的製下,他就是手握重權的一方封疆。天高皇帝遠,這些人,精著呢!李熙放下折子,歎口氣,吩咐:“來人!”
“殿下!”小太監進來應道。
“柱子,你去將前兒江浙王大人送的蘇繡,就是麻姑獻壽的那幅找出來,我要去給皇後娘娘請安。”
“是,殿下。”小太監躬身退出。
李熙也不明白自己是怎麼了,往日看折子哪怕看一天呢,也沒覺著煩,今兒是怎麼了,也罷。先去向母親請安吧!
永安宮這幾日熱鬧非凡,因為十日後便是當今皇後娘娘的壽辰,各地呈上來賀壽的貢品絡繹不絕的送進永安宮,本來貢品因該先著內務府登記造冊,入了內庫的。可皇上下旨,每樣東西先送入皇後寢宮,必先讓皇後娘娘過目,揀自己合心意兒的先留下,揀剩的再行入庫。聖旨一下,永安宮內一下成了後宮矚目的焦點,聖旨雖說讓皇後娘娘先挑,可後宮誰都知道,皇後娘娘素來對這些不放在心上,保不齊自個兒看上的東西日後可以變著方兒弄了來,後宮裏眾位妃嬪自是人人雀躍,爭先恐後的往皇後寢宮跑,日日的趕早兒給皇後娘娘請安。皇後娘娘也並不在意,隻是每日應付她們,頗為疲憊。
剛剛送走了全妃,皇後靠在軟榻的閉目養神。丫頭福兒悄悄的往鼎裏貯上百合香,拿過一床紗被蓋在皇後身上。正想轉身離開,皇後輕道:“福兒別走,將昨兒貢進來的那個綠兔兒拿來,一會兒熙兒來了給他玩去。”福兒笑道:“婢子隻當娘娘睡著了,知道了,這就去拿來。”皇後聽說,便坐起來,接著吩咐道:“今兒告訴小廚房,揀太子素日喜歡的菜做上來,今兒就留太子吃了飯去。再沒想到,過個生日,如此勞累,唉!”
福兒送上一杯紅棗茶,憤憤不平:“婢子真不明白這些娘娘們,心裏頭究竟打些什麼主意,平日裏竟是缺吃少喝來著,一個個金纏玉繞的,看見那些個貢來的東西,竟都成了傻子,眼都紅了,哪是來請安,分明是來號東西的,你看中了這個,她挑中了那個,都知道您的性子,還不是想日後再跟皇上要嘛.一個個那臉上的貪樣兒,真瞧不上眼,哪點兒有主子樣兒。”
皇後含笑輕叱:“看人聽見,不許這麼沒規矩的。”
福兒吐吐舌頭,便去取東西。
皇後端著茶碗,凝神不語,想著剛才全妃的話:“太子今年也不小了,莊王爺比太子年紀小,兒女都三個了,娘娘還不趕緊的給太子爺張羅納妃,趕情兒不想早日抱孫子。我娘家侄女兒今年十九了,模樣兒長得那叫個漂亮,更難得的是舉止端莊,性情溫柔,知書達理,看著真叫人心裏喜愛,就是娘娘見了,必定也是喜歡。”
皇後心裏道:“傻丫頭,眼饞那些貢品算什麼,她們真正覬覦的是太子妃的那個位子呀!”
正出神間,太監在窗外稟告:“太子殿下駕到!”
轉瞬間一個英挺的身影立於麵前,太子已躬身拜倒:“兒臣給母後請安!”皇後連忙扶起來,拉他在身邊坐下,看著兒子英俊的麵龐,心中無限的愛憐,滿眼的溫柔看著他。
皇後拉著兒子的手,柔聲道:“熙兒,娘正要找你說話兒,可巧你便來了。”李熙暖暖的看著母親,等著她說下去。“熙兒,你今年都二十六歲了,別的皇子到了你這個年齡已經妻妾成群,兒女滿堂了。娘之所以一直未曾催促於你,是不想讓你委屈,想要你娶到自己喜歡的女子,可是這麼長時間了,娘有些等不及了,你可有了心儀的姑娘,說與娘知道。”
“兒子的婚事,全憑父皇母後做主。”李熙說完,心裏閃過一個影子,心中一暖。
皇後聽說,便笑笑:“即使如此,那娘可要好好兒的挑一個太子妃,也準教皇兒滿意!今兒就在這裏吃了飯去,可好?”
李熙點點頭,手扶著母親,聽皇後傳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