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家庭突如其來的變故,讓這位特殊家庭的孩子束手無策。當社區得知這一消息後,張淑珍當即組織社區聯合黨委所有成員單位開展幫扶活動,相繼又在區紅會、區民政局的大力幫助下,共為石有富家庭籌得救助款4000元,在左鄰右舍的幫助下順利的料理了石有富父親的後事。張淑珍考慮到石有富與母親今後的生活,社區聯合黨委所有成員單位再次開展了捐款活動,共捐款3600元。
在張淑珍的影響感召下,轄區單位建設銀行東環路分行的領導和在職黨員們也加入到對石有富的關愛行動中來,主動為石有富每月資助400元,並表示大學畢業後幫助解決就業問題。石有富為了方便照顧母親,去年報考了烏海大學,並得到低保家庭大學新生資助款3萬元,在各方的大力幫助下,石有富的學習和生活都有了保障。
社區作為基層組織,直接與居民群眾打交道,首先是發揮好社區服務站作用,為居民群眾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上麵千條線”和“基層一張網”的無縫對接。
打鐵就要本身硬,一碗水更要端平。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社區是一個小社會,社區工作人員大部分每天生活工作在社區,誰都有親朋好友,首先在製度麵前、要人人平等,誰也不能以權謀私、或者送人情,尤其是落實低保救助政策上、殘疾人救助政策上、困難人員救助政策上。通過製度的落實,促進社區各項工作規範化,使社區服務質量和工作水平進一步的提高,做到了公平透明。
溫馨社區居民大多是采煤沉陷區和棚戶區搬遷居民,存在著老年人多並且收入低的現象,結合這一特點,社區成立了老年日間照料中心,並依托宜和老年公寓開展了居家養老服務,又相繼深入開展了“情暖夕陽”關愛礦區老人係列特色活動,打造服務型溫馨社區。
張淑珍在任社區黨支部書記六年來,在上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先後獲得,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基層群眾自治“示範村居”、自治區級崗位雷鋒標兵、市級文明社區、全市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先進個人、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文明愛心先鋒黨組織、服務奉獻先鋒黨員、居家養老服務示範社區、社會化服務網絡建設工作示範社區、先進基層黨組織等多項榮譽稱號。
責任在肩,使命在心,社區工作崗位雖小,更需愛崗敬業,更需無私奉獻。
這就是我們的:“小巷總理。”
內蒙古烏海關工委劉文忠馬莉婭
13734739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