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人性拐點(1)(1 / 2)

眼下,在退休QQ人群中流行著這樣一首民謠:高職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壽,高壽不如高興。

我與共和國同齡,是“生在紅旗下、長在紅旗下、退休在紅旗下”的閑人。

閑人不閑。從機關崗位上退下來後,卻趕上了年年漲工資的好日子,衣食無憂之餘,就想高壽,就想高興,就想自己找樂。這不,就在網上結交了一群“紅色驢友”,探尋著當年抗聯戰士的足跡,在遼東山區轉悠了好幾趟。沿途遇到特別山水風土人情稀奇之事啥的,手還癢癢,打開隨身攜帶的電腦筆記本,就勢敲擊幾筆。閑暇下來,鼓搗鼓搗的,還偶爾品味。其中,最難忘最揮之不去的,還是那個在密林深處棲息守護墳塋的九爺。

有的驢友說:九爺就是湯溝的一部傳奇。

那裏有民謠道:“湯溝關門山,湯溝在裏邊。自古一條路,有水難行船。不怕天大旱,就怕雨漣漣。山體一滑坡,出入就玩完!”湯溝,現在已經開發成“國家3A級森林公園”,由和尚帽子、靖宇石、綠穀三大景區組成。這裏有“宋鐵岩紀念碑”、“抗聯西征會議遺址”等革命遺跡。湯溝多水,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長:是全國森林公園唯一沒有鋪設黑柏油路麵也沒有鋪設灰水泥路麵的“真正綠穀”,大鳳尾蝶隨處可見,狐狸常常出沒。近幾年,常常引來三五成群的“紅色驢友”探險。

走過“赤心報國”石刻,上邊人跡罕至,有些驢友往往會迷路,不經意間就會在遮天蔽日的森林中走進一片綠瑩瑩的墳地——有的墳墓,是有名姓的,立有石碑;有的墳墓,卻沒有名姓,墳堆前載棵樹,樹幹上刻著死者年月,有的還掛著驢友根據九爺的回憶給死者畫的人物肖像(鑲嵌在玻璃鏡框裏),足有二十多座。守著墳墓的,是一位頭發和眉毛皆白,卻常年穿著一套黑衣服的老人。你要是問他多大歲數了?他就會眯縫著昏花的老眼,笑咪咪的舉起黑乎乎骨瘦如柴的左手,用兩指比劃著一個“九”的姿勢。年年有人見他比劃九,給肉不吃,給酒就喝。久而久之,都叫他“九爺”或“酒爺”。

去年清明時節,我就在“赤心報國”石刻不遠處,同幾個驢友迷了路,誤闖進這一片墳墓區,遇見了在小木屋外麵想曬太陽的九爺。

九爺眼睛有點花,但耳朵不聾。我們給他香腸和驢肉,都不吃。他說,他隻吃素。

我們問他,是信佛嗎?他搖搖頭正嘴對著酒瓶口喝著,喝著喝著就哭出了聲音:我吃過人,一見肉就惡心。言罷,泣不成聲。

我斷定九爺是一個有故事的人,也敢斷定這片墳墓是一片神秘值得緬懷值得記憶的墳墓。於是,當幾位驢友經九爺指點走出這片墳塋誤區時,我決定留下來,陪伴九爺幾天,挖出他心中“吃人”的故事。

一九四四年一月,日本鬼子把一支抗聯遊擊隊困在和尚帽子山裏。

皚皚白雪,一望無際。鳥獸蹤跡難覓,大雪封山。

日本鬼子的招,想守株待兔,狠毒:如果在山下發現腳印,就馬上順藤摸瓜,上山搜捕;如果沒有腳印,就讓遊擊隊坐以待斃,不餓死也得凍死。

這招,是“二鬼子”給日本人出的。“二鬼子”是中國人、是偽軍。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日本人懂得這一點。“九一八”事變起,他們占領和統治東北十多年,主要靠的就是“中國人打中國人”。“窩裏鬥”往往讓“一個班的日本鬼子”就能統治一座縣城。眼下,就是這樣:幾個日本鬼子指揮著一個團的偽軍,把和尚帽子山圍得水泄不通,他們要把抗聯遊擊隊困死在這裏。

這支抗聯隊伍,是繼“抗聯西征會議”掩護大部隊轉移牽製敵人留下來的一支“分隊。”

狡兔三窟。他們在和尚帽子、靖宇石、綠穀等密林深處,都挖有地道,因此才堅持了下來。盡管如此,數年殘酷鬥爭,遊擊隊還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一支近百人的隊伍,現在剩下已經不到30人了,而一多半則又是傷病員。敵人“冬日封鎖”行動近百日,缺醫少藥不說,已經把遊擊隊逼進彈盡糧絕的境地。

天不滅中國,也不滅這支遊擊隊。除夕之夜,下雪了。

好大的雪,漫山遍野,紛紛揚揚,洋洋灑灑。

在雪地上,剛剛踩過一串腳印,不一會兒,就被飄揚的雪花兒給掩蓋了。隊長決定鋌而走險,他要趁著鬼子和偽軍歡樂過年的空隙,帶著幾個能行走的人下山,搞糧食。

算上隊長能行走的一共有11人,留下3個照顧傷病員,其餘7個,有老疙瘩、還有老大、老二。老大和老二,是親兄弟,還是孿生兄弟,就是山下胡家村把頭那家的。其餘的就叫不上名了。反正一個個從地道裏鑽出來,都跟著隊長走了。可下到半山腰,老大就餓倒了,再也沒爬起來,死了。其他人,餓得饑腸咕嚕,也都有點走不動了,一屁股坐進了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