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1 / 2)

廣州市民把改善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的美好追求轉化為主動參與一年一小變的實踐中去。他們出謀獻策,舉報髒亂,投身整治,顯示出人民城市人民愛,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移山填海的巨大能量。廣州市有關領導曾在全市進行過測驗,讚成對違章建築和不法攤點進行拆除的占93%。另外,市裏財政投入170個億。這數字就是廣州市小變辦放手大幹的重要依據,它說明廣州人民對一年一小變政策的真心擁護!

政府為人民辦事,人民為政府撐腰。許多市民舍小利,顧大義,舍小家,為大家,湧現出無數動人事跡。

采訪中筆者收集到不少這類故事,筆者把它歸類為聽來的故事。

聽來的故事之一:學會堅強

他叫陳某,今年37歲。兩年前,他將投資的目標鎖定了鬧市區的臨街店鋪,但這些店鋪幾乎沒有轉手的。但他並不灰心,認為自己的力氣下得不夠,為了及時掌握情報,他不惜用常請核心地段的攤頭小販下館子吃飯為誘餌,並雇了好幾個線人,一有消息立即向他通報。老天不負有心人,他這一招果然靈便,一年前,他一連拿下三個店鋪,裝修花了幾十萬元。哪知正要大幹一番的時候,小變辦的拆字畫在了他的三個店鋪上。當時,我感到就像一個囚犯看到朱紅色批的死刑判決書一樣,腦袋嗡的一聲,差點暈過去。他說他不知道當時是怎樣過來的。但畢竟現在挺過來了。他說人總有時運不濟的時候。我煩心的時候總在這一帶轉悠,但看看綠地花草,慢慢就舒緩過來了,人要學會堅強……

聽來的故事之二:秋女的愛情

她叫鄭秋女,住在沙太路上。她原本是當地的農民。那時廣州興起馬路經濟,村裏許多人就像當年跑馬占地一樣在馬路邊蓋起房子來。鄭秋女當時剛剛下學,還是十七八歲的大姑娘哩。父親哥哥也慌慌張張地在路邊給她蓋了幾問房,說不上學了,就臨街開個商店吧,風刮不著雨淋不著,比出外打工好多了哩。鄭秋女就在這條馬路邊幹起了馬路生意。因為她長得白白的,很秀氣,常來這裏光顧的人都說她是北方人,還有人戲稱她為馬路天使。不管說什麼,她都不惱,她天生好脾氣,這一點給她帶來許多好運氣,俗話說和氣生財嘛!鄭秋女的商店果然生意興隆,她開始經營的不過是雜貨店,夏天賣汽水冰棍,冬天賣瓜子日香糖,旁邊再裝一部長途電話,一個月下來也有幾千元的進項。因為鄭秋女好人緣,夏天這裏的冷飲火爆,給她帶來不少收入,也為她帶來了幸福。在常光顧這裏的顧客行列中,有一個叫小周的小夥子,是離這裏不遠的軍醫大學的小車司機,江西萍鄉人,個子不高,白白淨淨的。他每次來總是先打電話,然後要一瓶酸梅汁,靜靜地喝完,然後靜靜地走。初始鄭秋女沒在意,她隻覺得這個小夥子很特別,似乎有一種讓人探究的東西在他身上彌漫。於是她就開始留意起來。原來他每隔兩天來給他女朋友打一次電話,而電話那一端的女孩總是與他爭論著什麼。他隻是解釋,小聲地,賠著小心地解釋。這樣的畫麵天天在鄭秋女麵前上演,弄得鄭秋女突然在某一天心痛起來。那一天是小周流淚的日子,這是鄭秋女第一次看見一個男人默默地飲泣。盡管他背對著她,她還是能感覺到小周巨大的痛苦。這一次,她無端地心疼起來了,她突然覺得有人在她的心上輕輕地劃著什麼,不敢探究,不敢回味,往深裏想才知道那是一把刀子在心裏劃著。她不明白這是為什麼,為什麼會為一個不相幹的人去痛苦。想到這裏她就無端地慌亂起來。她忙打開一瓶冰鎮酸梅汁,慌亂地塞進小周手裏……

那一天就是小周和女朋友分手的日子。那一天也是鄭秋女和小周相愛的日子。以後小周就來得更勤了。

小周說,他永遠忘不了在他絕望的時候,鄭秋女含淚送來的那一瓶酸梅汁。小周說,就憑這一瓶酸梅汁,他就料定鄭秋女是天底下心眼最好的女人,也是他值得一生追求的女人。

後來小周退伍了,就來到鄭秋女的身邊,結了婚,在馬路邊開起了夫妻店。

幾年來,小店由雜貨店到服裝店,生意越做越紅火。鄭秋女現在已經26歲,她和小周已經有了一個寶貝女兒。她和小周算計著,再過兩三年,就能掙回一輛車錢,讓小周還幹他的老本行,去開出租車,這樣他們的經濟狀況還會更好些。

可是,就在這時,街道的人來了,說這是違章建築,限期拆除。

這裏已是他們的家呀。這幾間不起眼的小屋,盛滿了鄭秋女的往事與愛情,也盛滿了鄭秋女的希望。她可是從沒想過離開它的呀!。然而鄭秋女和小周還是服從了大局。